这个时代的人习俗。
再说了,统一文字计量什么的那可是皇帝干的事,邱秋自认不是秦始皇更没有那本事。
好吧,自认倒霉。
不过,六文钱一斤的粗粮邱秋才不会卖呢。
物以稀为贵,邱秋觉得她卖个一百文钱一斤都不算贵。
问题是,这些东西要卖给谁。
“邻村很多人都在问咱们要不要卖?”郑老汉小心的打听着消息:“说是想要买一点做种子。”
对啊,做种子!
有一种生意叫卖种子,那可真正是一本万利。
别说一百文钱了,邱秋定价两百文一斤,比街上粗粮高出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她不认为这是粗粮就没人敢定名。
邱秋唯一遗憾的是错过了吃嫩玉米的时期。
不过,也不妨碍她做玉米羹。
磨成粉,在锅里煮成羹,然后放了一点盐和油。
最实诚的莫过于小孩子,吴雨和郑家的几个小孩子都特别喜欢吃,个个都说好吃。
大人虽然不像小孩子一样舔着嘴兴致盎然的样子,但眼里的赞赏是掩饰不住的。
“这东西虽然好吃,但是不抵饿。”既然是做实验自然就会做到底,邱秋又做了玉米馍馍给郑家人吃。
“很香,也抵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郑老汉终于承认这是一种粮食。
“郑老伯,您觉得我将这些玉米当种子卖如何?”得到了认可,那就找到了销路了。
郑老伯拍着胸口说没问题,因为自己一家人会努力去卖的。
摇头,邱秋表示不用这么费心。
她要自己去推销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