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是无法迁就的。
在他的强力干预下,新的婚姻法即将出台,一夫一妻制势在必行,这也成为了一颗引爆坤甸街头的炸弹。
在兰芳共和国,国民三妻四妾的现象其实比起满清国内要少很多一方面是思想改革先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女性资源的稀缺所导致的目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阻力并没有出李秉衡的意料。
满清国内的许多报纸对此展开了强烈的抨击与讽刺,太平天国时先提出一夫一妻,男子不得娶妾,所以满清政府所控制的舆论都将兰芳这一政策与太平天国相比,用意险恶可见一斑。
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对此表示欢迎,同样用讽刺的语气在报纸上对兰芳进行恶毒的诽谤“这个国家陷入了与伊斯兰宗教的女人争夺战中,他们控制的国土上有半数的臣民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一夫多妻制明显的让这个国家的女性资源更加的缺少。
当然,华人堕落居然要跟未开化的土人争夺长的跟猴子似的女土著是逼于无奈。让我们为他们欢呼吧,这是一场圣战或许数百年后可以与十字军东征那样伟大的史诗故事相提并论,虽然是个反面的令人捧腹的例子。”
不仅是英国的《泰=:士报》,他国家的主流媒体都对兰芳的近况进行了挖苦之能事,不断的丑化兰芳的国际形象。
正在兰芳进六方会谈的各国谈判代表们也是将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法国代表前安南总督约丹伐笑着对艾森松说道:“我看兰芳国的野心果然是难以满足的,他们不但在军事上倾全国之力,而且还储备各种战略物资,当然也包括女人,看来他们是想打一场长久的大规模战争,我看我们都需要当心,当心这个国家。”
法国人是最无所谓的,次六方会谈无非是列席一下,想看看德国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给美国人一个面子,同时也观察一下兰芳的用意。
毕深受兰芳影响的怡保与槟城等地与安南很近,不仅是英国人,他们也很担心兰芳将触角向这些地区延伸,并且以此为跳板将已经伸的很长的手伸入他们的势力范围。
法国人说话总是酸溜溜的,讽刺加苦,不遗余力的对兰芳的谈判代表端纳的徒弟李万立进行抨击。
不过端纳并没有出场,这几陷入了与荷兰的扯皮之中,他也没有必要出场。
要不是大局为重,李万立早就将法国佬暴打一顿,出上一口恶气。
相比之下,对兰芳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艾森松明显表露出了许多的善意,兰芳目前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蓬勃展的工业进程,使得他对这个国家充满了信心,无形中也是对兰芳多有维护。
艾森松对一夫一妻制是相当拥护的,并且对此立即作出了反应,在他看来,或许用阿曼达牵绊住李秉衡,会是个很好的结果。要是他的这一想法在其他英国人面前提出来,一定会遭到对方的强烈反对并且耻笑,可是他在兰芳待的越久,越能感受到兰芳的不凡之处,越能感受到李秉衡的绝能力。
“李,你是想借着这一法律的制定来代为拒绝强加在你头上的那两个婚约吗?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我很高兴,也会祝福你与阿曼达。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尽管提出,阿曼达的家人那里我可以为你说项。”
李秉衡很感激艾森松完全摒弃了对兰芳与他的偏见,静下心来观察兰芳正在生的变化,也对他用平等公正的标准去衡量兰芳颇为欣赏,“如果阿曼达的家族没有异议的话,我会向她求婚,并且给她幸福。”
艾森松略一皱眉,想到英国那边是不会轻易让阿曼达嫁到兰芳的,不仅没有前例,也没有意义。目前的兰芳还不够强大,不够资格,不然像欧洲皇室之间的联姻那样,还是有可能的。
也许几年后的兰芳就会拥有这样的资格吧,艾森松略带宽慰的想着,可是,她们能够平安的度过这几年吗?
如果是满清那样的庞然大物能有兰芳这样的成绩与气象,或许还有可能。
这位固执但又不失可爱的英国老头不知不觉中开始为兰芳与李秉衡设想,开始把兰芳当做一个可以继续生活下去的地方,保持着对它的期待。
兰芳这个国家有着它独特的性格与气质,对友好的国家友好,对有些国家与团体却很粗暴,甚至是残忍。
德国与美国都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也互相享受到了友谊。
而他们的打击对象荷兰,则倒霉的成为了他们的对头,不仅将荷兰从列强的神坛上拉下狠狠踩上几脚,而且步步紧逼,让他们在国际上丢尽了颜面。
眼下,荷兰人在坤甸吵闹不休,丝毫没有在意自己也许会更加的悲惨下去。
这又有谁能知道呢?
在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下,谁会愿意节外生枝的去帮助它去得罪兰芳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