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满是惊讶的神情,仔细端详着宋江。
“敢问阁下……可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宋公明哥哥?”
宋江闻言抬起头,醉眼惺忪地看着眼前的汉子。
有多久没人这么称呼他“公明哥哥”?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宋江的眼眶竟有些湿润。
他愣了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你……认得我宋江?”
那汉子见状,脸上喜色更浓,连忙抱拳道:
“果然是公明哥哥,小人当年在山东犯了事,走投无路,幸得哥哥周济,这才活了下来。这份恩情,小人至今不敢忘。”
宋江先前仗义疏财,接济过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哪里能个个都记住。
但这并不妨碍他此刻的感动。
在这京城之中,竟还能遇到一位记着他恩情的江湖旧识。
他乡遇故知,何其幸哉!
他一把拉住那汉子热情说道:
“壮士快请坐,来来来,你我兄弟一见如故,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哎呀,这如何使得!”
“使得,使得!伙计,再上好的酒菜来!”
那汉子推辞一番,便顺势坐了下来。
两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
宋江借着酒劲,话匣子彻底打开。
他将自己的一腔报国热情,如何被朝廷漠视。
将自己在睦州受的委屈,在朝堂上受的斥责,全都一股脑地倾诉出来。
说到激动处,他甚至拍着桌子,大骂奸臣当道,蒙蔽圣听。
那汉子始终是个绝佳的听众。
时而点头附和,时而举杯同饮,时而扼腕叹息。
“唉!公明哥哥这等忠义之士,盖世的英雄,竟落得如此境地!”
“非是哥哥无能,实乃朝堂无眼,不识明珠啊!”
“朝廷若能重用哥哥这般的人物,何愁天下不定,何愁外敌不除!”
这些话,句句都说到了宋江的心坎里。
他只觉得眼前这汉子,简直是自己平生唯一的知己。
相见恨晚!
不知不觉间,桌上的酒壶已经空了好几个。
宋江已是七八分的醉意,舌头都有些大了。
恰在此时,邻桌一名白面书生,也是酒酣耳热之际。
只见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走到大堂的一面粉墙之下,向店家借来笔墨。
饱蘸浓墨,便在墙上龙飞凤舞地题起诗来。
周围的酒客纷纷喝彩叫好。
那汉子见此情景,眼中精光一闪而没。
他压低声音说道: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