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院子,像是黄云辉自个儿的。
眼下老两口才察觉,自家女婿,真是个有能耐的。
寻常下乡知青,下乡四五年,都不见得能有个单独的屋子。
像黄云辉这种单独小院的,的确是不多见。
“云辉,晚秋,咋还特意给我们收拾屋子出来?这…太破费了…”杨素琴搓着手,很是不安。
“妈,说啥呢,这就是你们的家。”黄云辉道。
林晚秋拉着母亲的手:“云辉都安排好了,你们就安心住下,咱家不缺钱。”
“云辉可能耐了。”
晚上,林晚秋炒了腊肉,炖了酸菜,蒸了一锅白面馍。
一家人围桌吃饭。
林思明感慨:“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吃上这么顿安生饭。”
黄云辉给林思明倒了杯酒:“爸,您踏实住着就行,我黄云辉不说别的,家里顿顿有肉是给的起的。”
“对了,爸,我听晚秋说过,您以前搞过地质勘探?”
林思明点点头:“嗯,搞过几年。”
“咱们这边矿多,以后说不定还得请您这老将出马,指点指点。”黄云辉道。
林思明苦笑一下:“老了,不中用了…”
“爸您这说的啥话。”黄云辉给他夹菜:“经验是宝嘛,咱们这儿开矿修路,缺的就是您这样的人才。”
他又对杨素琴说:“妈,晚秋现在在村小代课,她一个人也忙。”
“您文化高,有机会我也问问,看能不能在学校给您也安排个轻省活儿。”
杨素琴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能干活,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不麻烦。”黄云辉笑了笑:“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老两口对看一眼,心里热烘烘的。
女婿不仅厚道,还想得周到。
“好,好…都听你安排。”林思明声音哽咽。
杨素琴抹着眼角:“云辉,这个家…多亏有你。”
林晚秋看着丈夫,眼里满是感激和柔情。
吃完饭,收拾妥当。
老两口回了隔壁屋休息。
黄云辉和林晚秋躺在炕上。
林晚秋钻进他怀里,小声说:“云辉,谢谢你…”
“谢啥。”黄云辉搂紧她:“睡吧。”
窗外,雪终于停了,月光照在雪地上,一片澄澈安宁。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日头明晃晃地照着积雪,有些刺眼。
黄云辉揣着相关证明,踩着嘎吱响的雪,往村委会走去。
老丈人丈母娘接回来了,户口和口粮的事得抓紧办利索。
办利索后,每月的定量才能有着落,以后也算是红旗屯的人了。
主要是得让二老安心,户口落实了,才算有家。
路上,黄云辉琢磨着给二老安排个轻省活儿的事情。
在农场吃苦这么多年,该享享福了。
他径直来到生产队办公室。
屋里烧着炉子,暖烘烘的。
会计张华平正趴在桌上打算盘,嘴里念念有词。
旁边还坐了个小年轻,穿着崭新的蓝色涤卡中山装,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正翘着二郎腿看报纸,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黄云辉没见过这人,估计是新来的知青。
“华平哥,忙呢?”黄云辉敲了敲门框。
张华平抬起头,一见是他,立刻笑了:“云辉来了?快进来暖和暖和。”
“咋样,老丈人丈母娘接回来了?安置好了吧?”
“嗯,接回来了,都挺好。”黄云辉走到炉子边烤火:“队长呢?我来办一下户口和粮食关系。”
“队长去公社开会了,得晌午才回来。”张华平放下算盘。
“不过你这事队长早就交代过了。”
他拉开抽屉,拿出几张表格:“队长说了,林老和杨老都是技术人才,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经验宝贵。”
“粮食关系先按技术员的定量给,等过两天适应了,看看给安排个轻省点的活儿,指导指导年轻人就行。”
黄云辉心里一暖,没想到胡大军想得这么周到。
“那替我谢谢队长了。”
“谢啥,应该的。”张华平笑着拿出钢笔,“来,填个表,我这就给你办。”
旁边那看报纸的小年轻忽然把报纸一放,阴阳怪气地开了口。
“嗬,技术人才?张会计,现在这技术人才的门槛可真低啊。”
他斜着眼打量黄云辉,嘴角撇着:“随便从哪个犄角旮旯接回来两个老帮菜,就能领技术员的工分?”
“这优秀知青就是不一样啊,自个儿领钱当技术员还不够,一家老小都得安排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