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你觉得把这玩意,绑到弩枪上发射如何?”
看着还在持续冒烟的烟雾弹,周瑜又冒出来一个奇思妙想。
“妙哉!”庞统眼睛一亮,转而提醒道:“不过挂上负重,肯定会影响床弩的射程。”
“这是自然。”周瑜不在意道:“弟妹设计的连发床弩,射程足有二里地,我还嫌有些太远呢。”
上次实验黄月英研发的床弩,弩枪直接飞到两里地开外,也就是足足一千米有余。
在陆地上,自然是一寸长、一寸强,射程越远越好。
不过换到水上作战,射程还是稍稍适中些为妙,这样比较好掌控。
毕竟,弩枪只有射到甲板上,才能起到打击敌人的效果,落到水中可没丝毫威胁。
原本还想着,回头让黄月英降低点射程,这下有了新思路。
在弩枪上绑上弹药,用增加配重的方式,来调整弩枪的射程。
敌人离得远,弩枪上就少挂些弹药。
敌人靠得近,弩枪上就多挂些弹药。
当然,这种距离上的把控,肯定需要很多练习,才能精准掌握配重与射程之间的联系。
“年节过后,就让连弩营的人,开始这方面的练习。”周瑜做出安排。
在十几万大军中,最终成功挑选出三千位,膂力惊人的精壮汉子,拥有单兵使用连弩的能力。
床弩的使用索性也交给他们,年后直接上船练习,提前适应水上发射的环境。
正好,床弩的射程太远,在陆地上很有可能误伤百姓,还是放到水上更加安全。
八百里洞庭人烟罕至,朝着水面随便发射,最多水里的鱼倒霉些。
“没问题,此事我来安排。”庞统点头答应下来。
“天师。”周瑜提醒道:“此事,青城山也许配合下,从今往后给弹药定个标准,重量、大小、规格都要做到统一。”
既然拿弹药来做配重,那么重量必须要一致才行,否则连弩营去练习就没意义。
“神君放心,贫道这就去信一封。”张鲁当即表态,“让他们在不影响三法威力的情况下,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士元。”周瑜又看向庞统,“弟妹把我说的几样东西,做出来没有?”
“嗯。”
庞统表情严肃,瞥了张鲁一眼,后者立即识趣退开。
“主公,东西我试过了,确实非常有用。”庞统压着嗓子道:“属下马术平平,用上后有种质变的感觉,此物必须要严格保密!”
庞统口中的东西,其实是一套马具。
上次周瑜对着马匹比比划划,让黄月英把高桥马鞍、双边马镫以及马蹄铁,三样东西制作出来。
三样东西并不复杂,甚至称不上什么难度,关键在于这个思路。
庞统之所以这般小心,也正是意识到这点。
别说在工匠眼中,但凡是个懂马之人,打眼一看就能明白三物的作用与原理,照猫画虎就能把东西仿制出来。
马具不像是火药,前者比之后者,更加容易被敌人破获。
火药好歹还有个配方呢,马具只看外形就足够了。
“咱们之后要组建骑兵,此三物乃重中之重。”
正因要组建骑兵,周瑜自然联想到马具,把这三样东西搞出来。
南船北马。
周瑜麾下的十几万将士,清一水都是南方士卒,操控舟楫都是一把好手,但要说骑术...
九成九的士卒,压根就没骑过马。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组建一支骑兵是非常困难。
没有天生的骑兵种子,更没有善于操练骑兵的将领。
包括周瑜在内,麾下所有武将也都是南方人,根本没有操练、统率骑兵的经验。
如此,就算得到大量战马,骑都不会骑,还谈何骑兵呢?
高桥马鞍与双边马镫,则大大弥补了这一点。
这两样东西的作用,能够极大降低骑兵的门槛。
简而言之,降低骑马的难度,而且还不是一星半点,是大大降低!
有了这两样马具辅助,能够极大加快“小白”学习骑马的效率。
不仅如此,甚至对于精通骑射者,也有不小的辅助作用。
高桥马鞍与双边马镫,可以让骑兵在马背上坐的更稳,同时发力也更加方便。
不管开弓射箭,还是挥舞兵刃,都有极大的增益效果,这也是庞统小心翼翼的重要原因。
一旦让北方掌握这项技术,原本就强悍的北方骑兵,只会变得更加强大。
反之,北方没掌握,而南方掌握,就能依靠马具装备,拉近双方骑兵之间的巨大差距。
至于马蹄铁,可以保护马掌、避免开裂。
南方没有马源,只能依靠从北方购买。
马蹄铁的存在,可以延长一匹战马的服役时长,节省很大一笔开销。
一言以蔽之,这三样马具对于骑兵,绝对是革新性的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泄露出去,毫不夸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