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此刻迎来丰收时节。
金黄的稻田中人影绰绰,家家户户忙碌着收割庄稼,男女老少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欢声笑语更是不停在田野中回荡。
蜀中水资源丰富,尤其自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水资源得到正向利用,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常年就是丰年,丰年就是大丰收。
只要没有天灾兵祸,年年都有好收成,绝对是割据自立的好地方。
进,北伐中原,不必为粮草发愁。
退,蜀中自成一国、易守难攻,足以自保。
田垄上。
两个老汉蹲在一起,一边喝水解渴,一边闲聊解闷。
“今年又有个好收成。”
“是啊。”另一个老汉附和道:“交完皇粮,还能剩下不少呢。”
“你家小孙子呢?”
“书院读书呢。”老汉颇为自豪,“先生说是个好苗子呢。”
“啧~我家孙女不成,不过已经开始跟她娘学女红。”另一个老汉道:“听说没,秋收结束后,衙门要召集织女做工,管吃管住还给工钱。”
“可不是嘛!”老汉一拍大腿,“我家的也要去呢。”
“益州换了主子,好事儿都让咱们赶上了,昨儿我还去医馆领了几副药呢。”
俩人越聊越来劲儿,蹲在田垄上说着近来的变化,手舞足蹈、唾液横飞。
直到家中老妻的叫骂声传来,俩人才恋恋不舍起身,各自抄起镰刀急忙去干活儿。
蜀中的繁荣不止于农业方面,商业方面更是迎来蓬勃发展。
官道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来自天南地北的商贾,车水马龙般汇聚于此。
城中。
街道两侧尽皆商铺,门面前的摊位上,更是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
辽东的山参、皮草,南海的珍珠、珊瑚,更有西域传来的葡萄酿、波斯猫。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面红耳赤的砍价声,让整条长街都充满热闹与喧嚣。
“咯噔咯噔~”
车轮碾过青砖缝隙,碧游香车发出微微震颤。
两匹温顺的矮脚马,慢悠悠在前边拉车,侍女拿着小鞭子轻轻驱赶,后方坐着两名如花似玉的小妇人。
身体显怀,腹部微微隆起,显然双双有孕在身,正是出来逛街的吴苋与张琪瑛。
军士前方开道,车驾畅通无阻。
敞篷的碧游车,让二女坐在车上,也能看到两侧的商品货物,无需下来走路。
吴苋东张西望,看着各种各样的商品,颇有种挑花眼的感觉。
时不时就让车驾停下,伸手指点几样东西,然后再潇洒离去。
商家都会欢天喜地,表示一会儿送到刺史府,至于付钱更不是二女要操心的事情。
相较而言,张琪瑛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坐在车上小心翼翼抱着肚子,生怕颠着肚子里的宝贝疙瘩。
“回去吧。”张琪瑛不耐烦道:“买这么多外物做什么?”
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张琪瑛而言,购物简直毫无意义,还不如在心里默诵道德经呢。
“诶呀~”吴苋不答应道:“紫玉姐姐何必心急,老躺在家里有甚意思?”
“何况,小妹这是在买礼物。”吴苋继续道:“夫君在南中打了胜仗,回来后咱们就要启程去荆州,咱俩后过门,要给先进门的姐姐们送礼。”
“给她们送礼做什么?”张琪瑛反问道。
人情世故方面,张琪瑛完全就是一片空白。
吴苋翻了个白眼,倒也对此习以为常,随口道:
“礼多人不怪,紫玉姐姐就别问了,全听小妹的安排就行。”
尽管肚子里怀着周瑜的骨肉,哪怕去了荆州,也足够让二女在后宅站稳脚跟。
不过吴苋到底是大家闺秀出身,人情方面懂得更多,觉得有必要打好关系。
别的不说,正妻那份礼肯定不能少。
何况腹中是男是女尚且不知,不至于怀有身孕就恃宠而骄,新人还是低调些为妙。
车轮滚滚向前,吴苋挑选不停。
“那是什么?”
一直保持沉默的张琪瑛忽然开口,伸手指向一个方向。
吴苋顺着看过去,随意道:“插标卖首,卖人呢。”
“卖人?”张琪瑛不理解道:“人还能卖?”
“紫玉姐姐还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吴苋取笑道:“不然你以为府上的丫鬟、侍女都是从哪来的?”
“哦...”张琪瑛若有所思,又道:“咦?还有妖人...”
“什么妖人?”吴苋四下观瞧。
很快,就发现张琪瑛口中的“妖人”,乃是一群金发碧眼、赤发蓝眼的胡女,个个身材高挑、前凸后翘。
“妹妹没见过吗?”张琪瑛来了兴趣。
“还真没见过...”吴苋连连摇头。
插标卖首见过,吴苋还买过丫鬟侍女呢,但这种胡女也是第一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