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巡视青城山!(1 / 3)

在下谯周,拜见君侯。”

周瑜坐在主位上,审视眼前之人。

身长八尺、衣着朴素。

若非事先知晓,还真不看出有什么大儒气质。

由于内心对谯周有些抵触,周瑜不自觉就表现的有些疏离,微微颔首道:

“先生免礼,坐。”

“谢君侯。”

对于周瑜并不热情的表现,谯周并未表露出什么情绪。

于下首落座,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

“我意,在成都兴办一座书院。”周瑜开口道:“让蜀中学子免费读书。”

“君侯仁慈。”谯周称赞道:“这是贤主之举,蜀中学子都会感恩君侯的善行。”

“先生谬赞了。”周瑜并不吃这一套,摆摆手道:“书院尚缺一名祭酒,先生的呼声非常高。”

“非我轻视先生,实乃教育乃国之根本,不可不慎、不可不察。”周瑜继续道:“故而邀请先生过府一见,想听听您对于教育的理念与看法。”

纵然周瑜不喜谯周,但也不能随意打发,以免寒了蜀中人心。

总不能直接说,我怀疑你是软骨头,所以不让你当祭酒吧?这未免太扯了...

周瑜故意让谯周谈谈,对于教育方面的看法,然后再以理念相左否决此人,如此就能顺理成章,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启禀君侯,在下对此确实有些看法,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望君侯海涵。”

“先生但说无妨。”周瑜点头示意。

“君侯,在下斗胆,私以为当下的经学...”谯周顿了下,“已然偏离最初的本意。”

周瑜闻言微微挑眉,谯周的发言不可谓不大胆。

经学,在当下可是“官学”。

这是什么概念呢?

经学做的好,就能直接当官。

谯周直接抨击当代官学,就显得耐人寻味。

尤其一点,凡是经学,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也就是所谓的家传绝学。

包括周瑜所在的庐江周氏,同样有这样的家传绝学,只有本族子弟能够学习。

为啥看得这么紧?

无他,学会就能轻轻松松出仕。

众所周知,举孝廉是当下的出仕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

或者说,举孝廉已经是比较高端的路线,往往那些重点培养的世家子弟,才能通过这个方式出仕。

要知道一点,每十万人之中,每年才产生一个孝廉名额。

平均算一下,一个郡一年最多五个名额顶天了。

很显然,就这点名额,肯定无法满足境内世家大族的需求。

简而言之,只有家族中的拔尖、杰出、嫡系的子弟,才有被举孝廉的资格。

那么,另外得不到孝廉资格的世家子弟,该以什么方式出仕呢?

明经。

所谓明经,通晓儒家经典者可通过此科入仕,也就是当下的经学。

“先生说说看,经学如何偏离了本意?”周瑜升起几分兴趣。

“回君侯,经学本是阐述圣人的经典,如今却变成借圣人经典之名,阐述自己的观点。”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前者,用各种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后者,歪曲各种经典的本意,来为自己的观点做注脚。

一句话,翻来覆去,能翻译出一百种意思...

周瑜作为世家子弟,从小学习过经典之人,自然明白谯周的意思。

“大势如此,如之奈何?”周瑜反问道。

能提出问题,算不得什么本事。

但凡是读过书之人,都能看到这个问题,谯周的见解也称不上什么高论。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更能解决问题。

“君侯,在下愚见,书院应当注重务实。”谯周拱手道:“而不是培养一些只懂得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腐儒。”

“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办事一无是处。”谯周继续道:“在下就不太喜欢诸子的文章,往往都是观其大略。”

周瑜微微惊讶,心道这家伙还真敢说...

其实谯周说了假话,他不仅不是观其大略,而且非常精通经学。

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告诉周瑜,他本人不喜欢经学,更注重于务实。

正因为谯周精研过经学,最终才得出一个道理,这玩意儿意义不大...

从谯周教导的弟子就不难看出,此人的确非常务实。

既能教导处文立、李密等名臣,也能教导处罗宪这般名将。

甚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是是出自谯周门下。

但就这点来看,谯周教书育人的本事绝对不差。

“不知先生所说的务实,到底是哪方面呢?”周瑜继续发问。

“治政、治民、治兵、治法。”谯周不假思索,“君侯创立书院的目的,自然要多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日后为君侯效力。”

最新小说: 这个书生有点凶 落脚之地 红楼之胜天半子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藏钟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暴君吕布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