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刘巴点头答应。
“说起来。”周瑜提醒道:“在成都建立书院、医馆的进展如何?”
此前,周瑜就在荆州地区,实行免费的医疗教育。
前期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对于收拢民心有很好的效果。
拿下益州后,周瑜就想着故技重施,让百姓快速认可新政权。
“回主公。”刘巴开口道:“医馆、书院都建好了,药材、书籍也都准备妥当,不过主事人选尚未确定。”
硬件都好说,无非砸点钱就行。
主要的还是主事人,尤其是医馆方面。
荆州有张仲景负责,益州这边尚且没有合适人选,神医毕竟是少数。
“张榜告示。”周瑜下令道:“在境内遍访名医。”
“喏。”
“书院的祭酒,总不至于找不到人吧?”
神医稀缺,但大儒肯定不缺。
各州各郡,总会有一些名声在外、德高望重的长者大儒。
“确实有个人选。”刘巴回答道:“此人名叫谯周,乃蜀中有名的大儒。”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丧父,长而好学,精于六经...”
刘巴开始介绍谯周,庞统听得连连点头,周瑜则是眉头紧锁。
正常而言,谯周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但对于熟知历史的周瑜来讲,对于谯周就没什么好观感。
历史上,谯周正是蜀汉投降的最大推动者。
让一个投降派来负责教书育人,周瑜下意识就有些抵触心理。
“主公可是不满意?”
庞统注意到周瑜的神情,不由出言询问情况。
“主公有所不知。”刘巴连忙补充,“谯周本就在蜀中广收门人弟子,无偿传授他们学问。”
“若让此人担任书院祭酒,绝对事半功倍,能得到蜀中学子的认可。”
刘巴不说还好,一说周瑜眉头皱的更深。
倘若是个无名之辈,周瑜还能直接否决。
可听刘巴的意思,谯周隐隐是众望所归。
周瑜若是否决,不仅无法收拢民心,甚至会有损民意...
“再说吧。”周瑜搪塞一句,“改日得闲,让我见见此人。”
“也好。”庞统察言观色,帮腔道:“主公亲自把把关,在下决定不迟。”
“好吧。”刘巴见状只能答应下来。
“子初可还有其他事情?”周瑜转而问道。
“事情倒是没有...”刘巴拱手道:“倒是卑职有个想法,想跟主公、军师议一议。”
“哦?”周瑜顿时来了兴趣,“子初这是要献国策啊!”
能让刘巴这般郑重其事,定然是一项关乎国家的政策。
“子初但说无妨。”庞统正襟危坐,笑道:“在下洗耳恭听。”
“主公,蜀中本就商贸发达,如今又有蜀锦、雪盐这些得天独厚的货物。”刘巴拱手道:“我意,咱们不如铸造一些大钱...”
“不可!”
周瑜还没开口,庞统顿时急了。
“子初糊涂,大钱危害国家,损伤百姓,不可被蝇头小利蒙蔽啊!”
刘巴闻言一窒,摇头道:
“军师之言,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