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李士群还是一位正义的革命志士时,虽然赴苏联学了一身本领,但是运气差点意思,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里,反复入狱八次。
1928年他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他的妻子叶吉卿走了青帮大佬季云卿的关系将他营救出来,并怂恿他拜季云卿为师,成为其弟子。
二三十年代的季云卿在上海滩还是蛮牛逼的存在,他是八股党的成员,跟着同为通字辈的沈杏山做事,同与沈杏山拜了同一个师父的黄金荣搞“正当”竞争。
当时,杜月笙还只是黄金荣手下的一个小角色,就是借着沈黄之争上位,可以说杜月笙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在三个阶段处理好了沈黄两人的关系。
二十年代初期,沈杏山任英租界华探长,组建八股党,垄断上海滩七成以上烟土运输,通过贿赂巡捕房将走私合法化,切断黄金荣的抢土财路。
当时,沈杏山的势力如日中天,在夜总会抢了杜月笙看上的舞女,杜月笙也只能运用三碗面哲学忍气吞声,女人被睡了,还得登门道歉,但实则借机渗透沈杏山政商网络。
后来,杜月笙说服黄金荣夫妇成立烟土垄断企业三鑫公司,并建立小八股党,专劫沈杏山烟土船,经过数年时间,沈杏山势力被他搞得土崩瓦解,沈杏山被迫北上天津找饭辙。
天津那是嘛地方,不规矩里形成规矩,规矩里运用不规矩的地界,和上海滩玩得就不是一个游戏,不到一年,沈杏山便水土不服灰溜溜返回上海滩。
那时,黄金荣走霉运,先是挨了卢小嘉的耳光,面子丢了个一干二净,然后同原配林桂生决裂,失去财政管家,势力一落千丈。
杜月笙借此机会撮合黄金荣和沈杏山成为儿女亲家,化干戈为玉帛,沈杏山感激,率“大八股党”残部投靠,助杜月笙打通英租界关系网,三鑫公司终成上海滩烟土垄断巨头,而杜月笙架空黄金荣,终成顶级大佬。
沈杏山自从成了杜月笙小弟,便不再碰烟土生意,转而进入珠宝行业,控制了上海滩的翡翠走私网络,抗战期间明面上任汪伪SH市特别商会会长,实则暗中抗日,但也正因为明面上的身份,他的生意没受什么影响,一直顺风顺水地做到1946年。
彼时,也不知从哪里获得的启示,他预感到老蒋要完犊子了,转移了大量资产到香港,在港注册福和贸易,表面上经营南洋橡胶,实为军火中介,并入股《星岛日报》,欲把控舆论。
1947年年中,沈杏山完成了事业重心往香港迁移,他开始坐镇香港,上海那边他交给了当作接班人培养的侄女沈曼卿掌管。
沈曼卿的父亲早年留学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精通金融运作,后跟随沈杏山给杜月笙当财务大总管;母亲是流亡上海的白俄珠宝世家后裔,俄法混血,家族在法租界经营珠宝店。
因杜月笙和沈父的“隐藏身份”需要珠宝渠道洗钱,而沈母家族需要青帮保护,沈父和沈母因利益而联姻,但两人婚后并没有多少感情,沈父在外另筑爱巢,与革命爱人碰撞出更崇高的爱情。
沈曼卿虽是不讨喜的结晶,却是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从小被沈母悉心培养,教授法语、俄语,欧洲礼仪,并将她师从宫廷珠宝匠,精通钻石切割与赝品制作的本领悉数传授。
沈曼卿在成长过程中受沈杏山的影响较深,沈杏山又需要她的一身本领,于是,沈曼卿成了其接班人,学以致用,1947年至1949年经常混迹百乐门,同孔令仪、张闾瑛等二代交好,既推销珠宝,也借力打通“运输渠道”。
1949年,沈曼卿到香港,表面上在半岛酒店的英国珠宝品牌当买手,负责采购东南亚宝石,并且是上海同乡会理事,热心慈善公益,帮助上海老乡,实则帮沈杏山经营生意,辅助收留青帮包括杜月笙的残部,组建一个新的字头——义兴社。
义兴社同其他社团不同,不争地盘,只经营自己的走私业务,翡翠和钻石、军火,以及量不大的毒品,在坊间名声不显,但在警方是挂了号的,被列为青帮香港分支。
今年年初,沈杏山宣布辞旧迎新,与上海、青帮做分割,也与杜月笙做分割,不受其名声所累,引导义兴社转型香港本土社团,便改义兴社之名为义群。
义,标榜忠义。
群,暗示去中心化,弱化青帮师徒等级,转向股份制——按贡献分赃。
改名之后,沈杏山开始打压青帮旧人、清除杜月笙旧部,大量吸收码头的潮州人,并以潮汕同乡会的名义,申请合法社团牌照,这么一来,从表面看义群成了潮州帮。
但权力重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下义群的骨干依然是青帮旧人。
林曼华。
出生于上海法租界的名媛,曾是圣约翰大学化学系高材生,师从德裔犹太化学家汉斯·克劳斯,因精通德语被军统特招,在她受训期间,由赵世英担任电讯老师。
1944年分配到军统电讯处,与赵世英共事一年时间,赵世英挺喜欢这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