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来了台湾,而来台湾的这一部分是精华所在。
如蔡金涂,本就是台北人,三十年代跑去福州讨生活,后又辗转至上海,拜入了杜月笙门下,因精明能干被杜月笙赏识,并成为嫡系弟子。
1937年,杜月笙前往香港,蔡金涂并未跟随,而是回到台北重新开始,初以卖米乳为生,不久浪迹江湖,由于他交游广阔,出手大方豪爽,肯接济兄弟,颇有杜月笙之风,赢得“台湾杜月笙”之美誉,逐渐在台北打出字号,名声传遍南北二路。
他现在是台北大桥头的角头,在本省人当中颇有威望。
又如陆京士,恒社的首脑人物,颇得杜月笙信任,两人亦师亦友,到了台湾,他便以“杜门衣钵弟子”的身份整合台湾青帮、恒社成员,自任首领,手里有一股不俗的势力,归入外省人的势力。
陆京士是法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戴一副圆框眼镜,看着文质彬彬,且有一股书卷气。
他扶了扶眼镜,说道:“冼先生,在台湾若是需要人跑腿,请尽管吩咐。”
“不敢当,不敢当。”冼耀文摆了摆手,“陆兄,实不相瞒,我来台湾是为了建立一番事业,但我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正所谓人离乡贱,路边的野狗见了我都敢龇牙吼两声,被人欺负是可以预见的。
因此,我拜托杜先生引荐二位,想跟二位坐一坐,聊一聊,看能不能聊出一个志趣相投,成为合作伙伴一起做生意。”
“冼先生今天有安排吗”
“生管会的人马上要过来,白天大概会到处转一转,两位若是方便,今晚我们约个地方。”
陆京士闻言看向蔡金涂,“阿城,去你那里”
蔡金涂冲冼耀文抱了抱拳,“冼先生,去我那里,我做米乳请你甲(吃)。”
“那就打搅。”
蔡金涂留下了地址,两人很快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