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要说的话(2 / 3)

定做,之后大家再商议。

这个先后顺序非常重要,这代表着最高的决策权。

叶向高呆呆地看着屋顶。

如今大明已经乱了,北面有建奴,南边有奢安在自立为王。

大明九边就不说了,盗匪不断,要求朝廷给钱剿匪的折子堆积如山。

最南边,荷兰人对澎湖虎视眈眈。

京城百姓不知道,他们歌舞升平,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

如今的大明外有强敌,内乱也纷争不休。

如果大明安好,余令这样的人就是良臣干吏。

如今大明这个样子,如果余令有异心,保不准他不会有点别的想法,年轻,有手腕。

别看他只有三千人……

如果以这三千人为根基,那就是数十万大军。

叶向高拍了拍自己脸,他觉得他把余令想的过于恐怖了,不该如此猜测他。

可如果,如果这是真的呢?

“余令不能掌军,京城就是余令最好的去处。”

可如今余令已经跳出来了,除了熊廷弼那帮子人不针对他,也不支持他,剩下的人都不喜欢余令。

如果把余令留在京城,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场噩梦。

叶向高再次拿起了笔,他想写一封折子来告诉皇帝,来告诉所有人。

可在写完一个“臣”字后,又搁下了笔。

这些都是自己的猜测。

如果让余令知道,因为自己的猜测,从而毁了他的一生的话,以余令的性子,自己想安度个晚年怕是不成了。

“都是猜测,都是猜测罢了……”

叶向高笑了笑,觉得自己越来越老了不说,也越来越胆小了。

这些年见了太多惊艳绝绝的人物。

余令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位罢了!

叶向高准备洗洗睡了,宫殿里余令和朱由校还在促膝长谈,两人没说什么大事,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余令的心情很好!

虽然朱由校掩饰的很好,余令还是感受到了他的为难。

他想让自己留在京城,可臣子却想让自己离开京城。

在两难里,朱由校个人的想法自然就变的不重要。

别看现在的朝堂君臣之间能好好的商议一件事,但在这个事情的前提就是皇帝得听他们的话。

如果朱由校不听话……

在臣子的眼里那就是“君王任性妄为,当谏,当劝之”。

就会以皇帝年幼的理由来规劝皇帝走正道。

那朱由校这么久以来做的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

“右庶,在这皇宫外,像我这么大的都在做什么?”

“他们啊,做的可多了,像陛下这么大都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娶妻生子,在为自己的家努力拼搏!”

“九边之地的百姓是不是活的很难!”

“很难,不但要承受劳役,还要承担边军的粮草,一年到头忙下来家里如果能剩下点什么那就是大喜事!”

“大嘴跟我讲过,他说第一次跟你来京城的时候他十五岁!”

“他这个人很不错,性子很直,没心眼,陛下要是用他就不能让他去需要耍心眼的地方,校场最适合他!”

“我安排他掌管宫卫!”

“你就不怕臣子说?”

“怕啊,只要我不承认,他们就没法了,天下姓朱的又都不是皇室的人,朱燮元也姓朱,他也不是朱家子弟。”

提到了朱燮元,余令忍不住道:

“陛下,奢安问题很大么?”

“很大,派出去的官员鱼肉百姓,对当地的土司们也轻视,稍有不从就把改土归流这把刀高高举起。”

“那里流官多,他们呢?”

朱由校呵呵一笑,淡淡道:“就不该要什么流官,土司是世袭,凡世袭者必向流官上私纳黄金已为不成文之陋规!”

余令低头不语。

大明这么大,可官员的做法却又出奇的一致。

奢安之乱其实就是大明的官员逼出来的。

当初奢崇明与奢崇周争夺土司之位是内部事。

他们无论打的有多狠,那对朝廷都是利好的。

结果就有大聪明觉得自己很厉害,永宁总兵郭成、马呈文竟然利用双方混战之机把这两人的家给偷了。

奢氏九世积财,被搜掠一空!

像什么改土归流,流官贪污其实都是点缀,家被掏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就等于大明人抢大明人,直接破坏了自大明立国以来对边境之地的安排。

朱由校望着沉思的余令,轻声道:

“先生,如今延绥、甘肃、宁夏,晋地盗匪不乱,我……我想让你去镇压盗匪,重整三边之地!”

朱由校不怎么敢开口。

他觉得余令是要进内阁的,可面对朝臣的压力,他不得不作出选择,

可让余令去外地了,他觉得很对不起余令。

所以,言语间满是歉意!

“既然陛下让我去,我

最新小说: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大道惟一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王朝的腐朽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人在斗罗,开局双神威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钢铁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