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些,我准备随时回长安!”
余令很现实,从不做大梦。
自己现在手底下三千人出一点头,又不是总兵,小小的一客军小将,三个总兵心还不齐。
若是建奴八旗齐至,这要怎么打!
所以余令要火药,没有火药不安心。
钱谦益本以为余令这次又是开玩笑,但见余令的神色,他知道余令不是开玩笑。
自信满满的余令头一次用这样的口气说话。
“别抱太多的希望,沈阳也缺火药!”
“有多少我都不嫌弃!”
钱谦益走了,一条线上的蚂蚱,余令好他就好,余令若是不好,他也不好。
这个浅显的道理他还是看的明白的。
……
辽东的雪停了,京城的雪开始了。
八月的雪让很多人觉得这是上天再送先帝,欢迎新的皇帝。
关于新帝的年号众人也商议出来了。
定为泰昌年!
考虑到先帝已经故去,若是再继续沿用万历到今年年底众人觉得有些不妥。
所在七月之前是万历的旧年。
七月之后的月份就是泰昌元年。
八月初一皇帝登基。
皇帝登基后各种政令如潮水般涌出来,这都是提前拟好的,以此来彰显新气象。
朝廷里群臣的位置也有了些许的变动。
孙承宗以左庶子充任东宫日讲官,主要讲授经史和治国方略。
余令为右庶子,负责辅导太子、侍从启奏、文书讲读!
与左庶子相似,右庶子也是太子东宫的辅佐官员。
但相较于左庶子而言,其影响力可能稍逊一筹。
这个消息一出来朝臣哗然,余令这个升官的速度太快了,直接成了太子身边的人。
也就是说,下一任从龙之臣必有余令。
所有人都在想这余令是谁举荐的,内阁是如何商议的。
“叶大人,你可知?”
叶向高点了点头,低声道:“这人是皇帝坚持要写上去的,给太子选庶子是皇帝家务事,内阁捏着鼻子认了!”
“方阁老那边都同意?”
“陛下内帑?花了一百万,朝中御史多浙派臣子,你说他能不同意一个没根基的小子么?”
左光斗懂了,卖个人情,相当于一笔交易。
也不亏欠什么,一个没根基的余令,这次还立了大功,顺水人情罢了!
杨涟看了看周围的人,接着说道:
“我听说余令得太子看重,太子开口说话了!”
叶向高笑了笑,眯上眼继续养神。
政令一下达,余家新府邸就热闹了起来。
知道余家只有女眷在家,大家也知道登门拜访不好,礼物和礼单一留,人就走了。
卢象升已经开始头悬梁的苦学了。
新皇登基,新的年号出来,他觉得他要考试了,也知道时策怎么写了。
如今正在疯狂读,写,背!
他要成为新皇的进士,天子的门生。
如今的皇帝放内帑犒赏军队,召回被贬的大臣、废除矿监等措施。
皇帝和之前“窝囊”的太子形象大相径庭。
朝臣的人事有变动,二十四衙门的也有变动。
登基当日,站在朱常洛身后的不是王安,而是崔文升。
一个原本属于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
今日站到这里,这也代表着司礼监掌印今后是崔文升。
不是王安不讨喜,也不是王安犯下了大错。
而是在万历离开后,司礼监里重要的职位被郑贵妃安插了人手。
王安的权力来自于万历。
万历死了之后他王安就是前朝遗臣。
如今的朱常洛名义上是皇帝,可在这后宫,他依然不是经营多年的郑贵妃的对手。
为了稳住后宫的势力,朱常洛只能捏着鼻子认。
他这皇帝手里没人,也没权,做起事情来除了以退让来息事宁人他并无其他的办法。
这些政令与其说是他下达的,不如说是内阁下达的!
他就是一个人形的印章。
不过朱常洛并未觉得自己已经输掉了,那么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他相信接下来的日子自己一定也能熬出头。
望着又吵起来的群臣,朱常洛脸色不变。
如今的朝堂各派争斗不断,朱常洛要做的就是把东林人往上抬。
把以方从哲为首的浙派官员往下压。
所以,他选择了孙承宗为左庶子,担任朱由校的老师。
这是自己皇家的内部事,他选择谁这是他的权利,也因为他的这个安排,浙党和东林人斗起来了。
至于余令……
余令是自己儿子选的,朱常洛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没根基,也不拉帮结派。
虽有人说他和钱谦益关系匪浅。
可余令做的每一件事也都局限于私交而已。
如今朝堂上最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