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请她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现在也更不会说这番话。
不过对方名气实在太小,别说哥伦比亚,花卷方都替老板拒绝安排和玛丽娜的绯闻了。
杨灵越是不知道这事儿,要不然要不然也不会说什么。
会议桌对过的李婧听到老板的要求,毫无波澜,并已经在电脑上登陆了俄罗斯的购物网站00n,就是抄亚马逊的
不重要,李婧在给老板订花,事情得做到前面,毕竟要去探望“病人”
,更何况俄罗斯那边确实有向女人献花的社交传统。
都不用网页翻译中文,李婧懂俄文。
开玩笑呢,这是和八国联军坐着对骂不重样的主。
十分钟后,周理贤又坐到了杨灵越身边。
“今天世界影业的招待晚宴,玛丽娜会来。”
周理贤也没说啥,只是把杨灵越的原话告诉了对方,对方说5分钟解决。
听到这话,杨灵越只是点点头。
继续拿起ipad看起了佩列文于2004年创作的《夏伯阳与虚空》。
小说故事生在1919年夏伯阳所部的红军师中,同时又有当今时代虚空环境中的情节。
佩列文更多的是在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引用了颇多典故,庄周梦蝶的故事被其改编成一个中国士兵叫庄洁梦到了蝴蝶
是对苏联1934年的主旋律英雄主义电影《夏伯阳》的一种颠覆,杨灵越在写毕业论文时看过这部电影,是还叫东北电影制片厂的长春电影厂于1951年译制的。
不过看这书,跟看烽火大总管的书似的,若是一个丝毫不带恶意的人去阅读这本书,总会记住其书中某段人或事。
但对于一个稍微有一点点古文功底的人来说,尤其是比较注意这方面的人来说,大抵会觉得尴尬,浑身不适以至于狂抠脚底板。
因为其人的书中充斥着大量各种华丽辞藻堆砌起来却词不达意的句子。
按照后世的网文类型讲,《夏伯阳与虚空》这本小说属于古穿今,剧情零散破碎,叙事方式复杂、变幻。
写法很高级,但对于有一定中国古代文学修养的杨灵越来说,时不时看到个被解释的七零八落,全然没了意境的中文典故,属实看不进去。
就比如上文书提到的“庄周梦蝶”
看了一个多小时后,杨灵越终究坚持不下去了,吐槽了一句:“一流的作家,二手的哲学家,五迷三道的政治学家。”
可不是二手的嘛
隔壁的李婧噗呲一声乐了。
杨灵越眉毛一挑:“乐个屁啊,给我拿《西游记》来。”
李婧一边翻着包给老板找书,一边低声回怼:“一流的企业家,二流的创作者,四处留情的道德标兵。”
“次奥。”
杨灵越破防了,红温了,ipad屏幕都拍裂了。
李婧连忙说:“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国内某公共知识分子”
“谁,老子要他死。”
李婧试探性地喊了声:“老板。”
“咋?”
“你现在一副被捉了痛脚的样子。”
杨灵越迎上机舱内满是好奇张望的目光,冷哼一声:“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啊你。”
“老板,我本硕博连读,只是博没去读,咳给你《西游记》。”
李婧说着说着脖子一缩,递上了书。
就这般,杨灵越看了会儿书,看了看下午采访的提纲。
猜的大差不差,整体是友好的,但也能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他们对欧美的向往。
如今俄罗斯官方已然暂时断了和欧美亲近的念头,但民间还是根深蒂固的向往和亲近,这自然包括艺术界。
有历史原因,在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欧洲从古至今都是世界的文明中心,而他们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比较璀璨的那部分。
有崇尚武力的原因,毕竟西方科学展冠绝世界,打遍全球无敌手,至今西方势力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谁不服就把谁打服。
俄罗斯人知道中国史很长,但具体不了解的,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史太惨了,最高光时刻也不过是抗美援朝。
归根到底,还是拳头决定的。
当然他们亲近向往西方也不是日韩那种跪舔模式,在其文化界和艺术界的人们是相当为自己骄傲的,他们所想的是融入西方当大哥,或者平起平坐。
这就很矛盾了
别看现在中俄官方好的穿一条裤子,俄罗斯民间得等2014年以后被全面制裁,态度才为之一变,毕竟影响到了自身的切实利益。
采访他的女主持人叫蒂娜·坎德拉基,长相其实还好,但不在杨灵越审美点上
时到下午三点整点,杨灵越一行人抵达多莫杰多沃机场。
莫斯科的气温和巴黎的差不多,在如今7月下旬的气温白天最高也就25度,很舒适。
因为靠近北极圈的关系,莫斯科的白昼时间很长,达16个小时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