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花白胡茬的吕克·贝松很是开朗地笑着:“这是我的荣幸,你电影我也全看过,就在上一周我又看了一遍,保罗当初说的不错,你就是天才。
本来今年中国之行理应拜访,不想行程太赶。”
吕克·贝松说的是今年魔都电影节的事儿,他拿了个杰出贡献,搞了几次讲坛互动。
一番互相恭维中,大家彼此介绍了一下,这才浩浩荡荡直奔巴黎市区。
在前往下榻酒店的路上,杨灵越坐的便是吕克·贝松的车,保罗亲任司机。
两个都是自己创作自己拍摄的导演,又都是影视公司老板,彼此之间还一直有合作,还都特么好色,共同话题完全不需要刻意找,随便拿起什么都能聊。
不过出乎吕克·贝松预料的是,得知他最近在监制佐伊·索尔达娜(《阿凡达》、《银河护卫队》女主角扮演者)主演的那部《致命黑兰》,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后。
杨灵越和他聊起了一本小说。
小说名为《领悟》。
作者是一位美国华裔,叫姜峯楠。
小说讲述了两个处境各自不同的男人在大脑严重受损后接受一项政府新开的荷尔蒙k疗法后进化出级大脑,但两人信仰上的冲突使得两人最终不可避免的生了一场虽是无声但处处惊险的较量,最终一方死去的故事。
没错了,就是《体》中女主角变成神的那种大脑进化方式。
之所以聊这个,杨灵越就是想着提前3年让吕克·贝松把这片子拍出来。
一是进一步促进自己全球行的目的,和欧罗巴影业合作更加深化,欧罗巴目前是欧洲最大的电影行商,以后的事哪怕不提,先定下一部电影的合拍计划,对于《火星救援》在欧洲的宣对方也会更加用心;
二是得赶紧薅寡姐羊毛啊,《复仇者联盟》明年可就开拍了,那片酬直接十几倍的翻。
呸,杨灵越作为有情有义的好炮友,是得给寡姐划拉资源,嗯,是这样;
三是这片子回报率级高,不赚白不白赚,何况原片导演就在眼前。
话说从19年的《女囚尼基塔》开始,无论是《圣女贞德》还是《第五元素》,无论是《致命德黑兰》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以“暴力美女”
为主角的电影吕克·贝松拍了太多,在塑造女性形象、特别是极端女性角色上,吕克·贝松一直得心应手。
杨灵越也大体能猜到,这老家伙估计除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娜塔莉·波特曼(太小13岁)之外,其他片中的女主角估计都没放过
当然,现如今《体》的寡姐他是碰不了了。
有一说一还真得他拍,不过剧本肯定不能像以前那么烂,到中后期就没啥意思了,还有个怎么也死不掉的垃圾反派。
直接买了《领悟》的版权,在电影中再加个同样进化的反派不好嘛
贝克·贝松一边兴致勃勃地参与着“大脑进化”
这个议题的讨论,一边猜想着杨灵越的目的。
慢慢的也就不猜了,因为这个命题吸引了他,都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了深入讨论。
开着车的保罗,听着年纪相差了30岁的两人用极不专业地术语争论着“大脑进化到30该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好像他的两个儿子争论某部日本漫画里的角色谁更厉害一般。
杨灵越说:“过了20大脑学习能力顶级,过目不忘,相当于一台普通电脑在进行级运算,会过载的,别的不说,散热系统都不行,肯定得烧坏。
正常人的代谢散热这些肯定也会出问题,所以到了30不应该再升级思想,而是改造身体。”
他的老板吕克·贝松:“n0,n0,你在偷换概念,20以后是一个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质变,不会进行级运算,可以说因为吸收太多知识出现头疼、偶尔呆滞这些症状,但不会生你说的烧坏大脑。
30提升逻辑思维以后,才应该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那么要等到40再改造大脑。
这样改编成电影也可以填充大量相应的内容,你那样太快了。”
杨灵越撮着牙花子看向开车的保罗:“保罗,你觉得那个更合理。”
保罗瞥了眼后视镜,见他的老板也看向了他。
又想起他的两个儿子争论漫画里的角色谁更厉害无果、谁也不服谁的时候,也会让他来评判,这一直都让他很头疼。
不过应对这种情况,保罗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家长在评判时应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绝对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孩子们继续讨论和辩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两位先生,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你们讨论的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我建议你们二位可以各自倾听完对方的全部想法后,再进行讨论,可以画个六角形”
吕克·贝松一脸无奈:“保罗,我不喜欢你现在说话的语气,很像你在和小保罗们说话。”
“哈哈。”
“”
杨灵越笑过之后说:“吕克,保罗的建议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