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董白(2 / 4)

伏笔。

董白的童年,是在洛阳董府的深宅大院中度过的。

由于董卓在朝中树敌众多,担心有人会对董白不利(此前曾有大臣试图刺杀董卓,虽未成功,却让董卓更加警惕),便对她的行踪管控极严。

除了清芷院与董府的前院,董白极少有机会外出,就连府中的其他区域,也需要在宫女的陪同下才能前往。

这种“锦衣玉食却与世隔绝”的生活,让董白养成了文静、内向的性格,也让她对府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儒师的教导下,董白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

她四岁便能背诵《诗经》中的《关雎》《伐檀》《蒹葭》等篇章,且能大致理解诗句的含义——当儒师讲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董白会指着院中的芦苇,轻声说:“先生,这便是蒹葭吗?”

五岁时,董白开始学习书法,起初临摹的是东汉书法家钟繇的楷书,她握笔姿势标准,字迹工整娟秀,不到半年,便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小字;后来,她又开始学习隶书,笔下的字体蚕头燕尾,颇有古韵。

董卓得知后,更是欣喜不已,常将董白的书法作品装裱起来,展示给前来拜访的百官看,以此炫耀自己的“家风”,甚至还将董白的书法作品赠予汉献帝,美其名曰“臣侄女董白,敬献给陛下,望陛下不弃”。

除了读书写字,董白在音乐上也颇有天赋。

乐师教授她弹奏琵琶时,她仅用半个月便能熟练演奏《梅花三弄》,且能准确把握乐曲中的情感——弹奏到梅花傲雪的段落时,她的指法刚劲有力;弹奏到梅花凋零的段落时,她的指法又变得轻柔舒缓,让听曲者无不动容。

有时,董白还会根据自己的心境,改编琵琶曲的旋律:春日里,她看到院中的桃花盛开,便会在《阳春白雪》的基础上,添加几段欢快的旋律;秋日里,她看到落叶纷飞,便会在《广陵散》的片段中,融入几分悲凉的曲调。

这些改编的曲子,虽不如名家之作那般精妙,却充满了童真与灵气,让董卓对她更加疼爱。

不过,董白的生活并非只有读书、弹琴的闲适。

作为董卓的侄女,她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权力场上的阴暗面。

她曾在府中的回廊上,看到叔父董卓因不满某官员的劝谏,而命人将其拖出去杖责——那位官员只是劝董卓“少征赋税,以安民心”,却被董卓斥为“离间君臣”,最终被打得皮开肉绽,惨叫声响彻整个董府。

年幼的董白吓得躲进乳母怀中,小声问:“乳母,那位大人做错了什么?叔父为何要打他?”

乳母只能轻轻拍着她的背,低声说:“君侯还小,不懂这些,以后不要问了。”

还有一次,董卓在府中举办宴会,邀请了西凉的将领与朝中的官员。

席间,一位西凉将领因醉酒,与一位中原官员发生争执,两人从互相辱骂发展到拔刀相向,宴会瞬间乱作一团。

董卓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坐在主位上,笑着说:“好!打得好!我西凉男儿,就该有这般豪气!”

董白坐在董卓身边,看着眼前的混乱场面,又看了看叔父脸上的笑容,心中充满了不解与恐惧。

她不明白,为何大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拔刀相向,更不明白,叔父为何会觉得这种场面“豪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白逐渐意识到,叔父的行为早已引起天下人的不满。

她曾在阅读《春秋》时,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句子,便忍不住问儒师:“先生,‘多行不义’是什么意思?叔父所为,是否也会如书中所言?”

儒师听到这话,吓得脸色惨白,连忙捂住董白的嘴,小声告诫她:“君侯年幼,不可妄议太师!此事休要再提,若是被太师知道了,不仅君侯会受罚,就连老臣也性命难保!”

此后,董白便很少再提及此类话题,但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她常常在夜里醒来,听到府外传来士兵的呐喊声,或是看到叔父深夜仍在书房中与将领们密谋,脸上满是阴狠的神色。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关东诸侯组成“讨董联盟”,以袁绍为盟主,率军西进讨伐董卓。

袁绍、曹操、孙坚等诸侯,各自率领兵马,从不同方向逼近洛阳,一时间,洛阳城人心惶惶。

董卓为避其锋芒,决定迁都长安——他认为长安地处关中,易守难攻,且是汉朝的旧都,便于控制朝政。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宋第一猎户:女帝别低头!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中国野史大甩卖 红楼群芳谱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世威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