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法如山,抗命者斩!”
手起剑落,丁蕃人头落地。全军震惊,从此无人敢违抗命令。
贺齐精心部署,亲率主力攻打洪明等部。
战场上,他骑着一匹枣红马,挥舞长刀,身先士卒,喊杀声中,鲜血溅满他的衣甲。
接连大败洪明等将,并临阵斩杀洪明,迫使洪进等四将投降。
随后,他又乘胜击败吴五、邹临。
此役,贺齐共斩杀山越军六千人,收编精兵万余,重新稳定了东冶地的统治。
孙权大喜,拜贺齐为平东校尉。
建安十三年,贺齐迁威武中郎将,奉命征讨丹阳黟、歙的反贼。
歙帅金奇率万户屯守安勒山,毛甘率万户屯守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率两万户屯守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容一人,叛众居高临下,难以仰攻。
贺齐的官兵久攻不下,将士们眉头紧锁,士气低落。
贺齐却没有丝毫慌乱,他每日亲自绕山巡查,观察地形。
一日深夜,月色如水,贺齐带着几个亲卫,再次来到山林。
月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
贺齐望着陡峭的山崖,心中有了主意。
他秘密招募轻捷之士,打造铁戈,在隐蔽险要且贼军不备之处,以戈拓斩山为缘道。
夜里,士兵们悄悄爬上悬崖,再用垂布援下更多人。
等到一百多人都登上山顶后,他们四面流布,同时鸣鼓角。
睡梦中的陈仆、祖山被鼓声惊醒,以为贺齐大军已全部攻上山顶,顿时惊惧惑乱。
守路备险的贼兵纷纷逃归大营,贺齐趁机率领大军猛攻,一举歼灭盘踞林历山中的叛众,斩首七千级。
歙县的金奇、毛甘也率部众投降。
战后,贺齐上表孙权,分析歙县为新定、黎阳、休阳三县,连同黟、歙共六县,孙权遂分出六县为新都郡,以贺齐为郡太守,加授偏将军。
建安十六年,吴郡余杭百姓郎稚纠集宗族叛乱,很快聚众数千人。
贺齐奉命征讨,他的军队如疾风般迅速扑向叛军。
战场上,贺齐的指挥如臂使指,士兵们紧密配合,很快大败郎稚。
贺齐上表述说,分析余杭县加设临水县。
待他完成任务,将要返回郡治时,孙权亲自出来为他饯行。
宴会上,奏乐舞蹈,热闹非凡。
孙权赐予贺齐车和骏马,结束宴席后,还让贺齐坐到自己的御车上。
贺齐推辞不敢坐,孙权笑着示意左右将贺齐扶上车,令吏卒兵骑开道,如同自己出行的仪式一般。
孙权望着远去的仪仗队,笑着对身边人说:“人应努力奋斗,不积累艰辛勤奋的行为功绩,此种荣誉决不可得到。”
建安十八年,豫章郡东部百姓彭材、李玉、王海等起兵叛乱,聚众万余人。
贺齐再次出征,他巧用计谋,分化叛军,各个击破,迅速平定叛乱,诛杀首恶,其余全部降服。
他挑选其中精健者加入自己的部队,差一些的就安置为本县编民,因功升任奋武将军。
建安二十年,孙权征合肥,贺齐随征。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张辽从城中杀出,如猛虎下山般勇猛,吴军战况不利。
混战中,徐盛被刺伤,长矛失落。贺齐眼疾手快,引兵拒击,为徐盛夺回长矛。
孙权退兵时,更是遭遇危机。
张辽率军紧追不舍,孙权撤至逍遥津,桥南已被破坏,只剩下断桥小半。
千钧一发之际,贺齐率三千人在逍遥津南接应。
凌统拼死护着孙权,谷利于在孙权马后猛鞭一鞭,助孙权跃断桥。
贺齐看到孙权安全,长舒一口气,迅速组织兵力,抵挡张辽,为孙权争取撤退时间。
回到大船上,孙权设宴饮酒。贺齐却从席间走出,哭着说:“主公无比尊贵,应处处小心谨慎,今天的事情,几乎造成巨大灾难。我们这些部属都非常惊恐,如同天塌地陷,希望您终身记住这一教训!”
孙权亲自上前为贺齐擦去眼泪,郑重地说:“很惭愧,我把这次教训铭刻在心中,不仅仅写在束身的大带上。”
建安二十一年,鄱阳百姓尤突接受曹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