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25章 孙鲁育

第225章 孙鲁育(2 / 7)

> 宫墙柳的影子在地上摇晃,像谁在轻轻拨弄着命运的弦。

朱宣第一次踏入紫霞殿时,带着一身阳光的味道。

他穿着石青色的襕衫,腰间悬着块白玉佩,走路时步子迈得很稳,不像其他勋贵子弟那般急冲冲的。

孙鲁育正在临摹《女诫》,听见脚步声便停了笔,指尖在绢帛上留下个浅浅的印子。

“鲁育公主。”朱宣行礼时,玉佩撞在襕衫的铜扣上,叮地一响。

孙鲁育抬头,正撞见他眼里的局促。

这少年比她长两岁,眉骨很高,笑起来时左边嘴角有个浅浅的梨涡,倒不像传闻中那般英武,反而带着几分书卷气。

“朱公子不必多礼。”她将笔搁在笔山上,“父皇让你来伴读,可带了功课?”

朱宣从书箧里取出一卷《左传》,书页边缘已被翻得发毛。“学生近日在读‘城濮之战’,有几处不解,想请教公主。”

他说话时,目光落在案上的《女诫》上,忽然红了脸,“公主也读这些?”

孙鲁育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忽然觉得那绢帛上的字有些刺眼。

二姐孙鲁班总说,女子读《女诫》是自缚手脚,若想在这宫里立足,该读的是《韩非子》,是能让人“审时度势”的书。

可乳母却说,皖水的玉之所以温润,是因经了千百年的水蚀,锋芒太露反而易碎。

“不过是闲来无事罢了。”她合上《女诫》,指尖划过朱宣带来的《左传》,“城濮之战……晋侯退避三舍,是真的为报楚恩吗?”

朱宣的眼睛亮了起来。

他铺开书卷,用手指点着字句:“学生以为不然。

晋侯看似退让,实则是诱敌深入。

兵法有云,‘卑而骄之’,这正是晋侯的高明之处。”他忽然停住,像是意识到失言,“公主或许不爱听这些杀伐之事。”

“为何不爱听?”孙鲁育反问时,窗外的柳絮正好落在书页上,“我大吴的疆土,不正是靠这些‘杀伐之事’挣来的吗?”

她想起父亲年轻时在江东征战,母亲曾指着地图上的濡须口说,那里的水是红的,因为浸过太多将士的血。

朱宣望着她,眼神里多了些别的东西——不是敬慕,也不是局促,而是一种平等的打量。

“公主说得是。”他拾起那片柳絮,轻轻放在案边,“家父常说,江东子弟,不论男女,骨血里都带着江涛的劲。”

自那以后,朱宣每日辰时入宫,申时离去。

他们有时读史,有时论政,更多时候是沉默着各做各的事。

孙鲁育发现,朱宣虽通文墨,却总在谈论战事时格外认真。

他说淮水的冬天比建业冷,冰能结到三尺厚,将士们的甲胄上会凝着霜,像披了层雪;他说荆州的水稻一年两熟,若是能拿下江陵,江东的粮草便再无后顾之忧。

这些话,孙鲁育从未在其他皇子公主口中听过。

太子孙和总说要“以德服人”,二哥孙霸则忙着拉拢朝臣,唯有朱宣,他的目光总越过宫墙,落在那些她看不见的疆土上。

浴佛节那日,甘露寺的香火漫过石阶。

孙鲁育跟着母后步氏上香时,远远看见朱据将军站在菩提树下,朱宣侍立在侧。

父子俩穿着同样的朝服,连挺直的脊背都如出一辙。

孙鲁班忽然凑到她耳边:“你瞧,朱家父子现在多风光。不过啊……”她拖长了语调,珠花的流苏扫过孙鲁育的耳垂,“

太子哥哥最近和鲁王孙霸走得近,父皇心里可未必舒坦。”

孙鲁育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见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不远处说话,两人脸上都带着笑,可孙和的手一直背在身后,指节攥得发白。

她忽然想起前日朱宣说的“城濮之战”,那些看似和睦的表象下,藏着多少暗涌?

晚归时,朱宣在宫门外等她。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提着个竹篮。

“这是家母做的青团,用皖水畔的艾草做的。”他递过篮子时,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公主尝尝,或许……能想起皖水的味道。”

孙鲁育捏着温热的青团,忽然想起乳母说过,她的生母本是皖水旁的农户女,生下她便去世了。

父皇为了纪念,才给她取名“鲁育”,“鲁”是皖水古名,“育”是养育之恩。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中国古代名人传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大宋第一猎户:女帝别低头! 世威大帝 红楼群芳谱 中国野史大甩卖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