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81章 衙门议事

第281章 衙门议事(1 / 2)

他把骨箭往案上一拍,箭杆撞在青铜灯座上断成两截:“乌桓人最看重草场,辽水下游的芦苇荡根本养不了他们的牛羊。

他们带着帐篷去那里,不是要过冬,是要引咱们过去。”

黄忠慢悠悠地转动着手里的弓,牛角弓梢在案上磨出浅痕:“公孙都尉的话有道理,但斥候带回了乌桓人的炊具——是咱们去年给无虑县铁匠铺定造的铁釜,上面还打着‘玄菟’的印记。

那些人确实是乌桓余部,不然拿不到这些东西。”

“就算是真的,也犯不着动三万兵。”

李进翻到粮册的最后一页,那里记着各营的存粮数字,“某算过,五千人带十日粮足够清剿。

三万兵的话,光粮草就得运五十车,还得派骑兵护着——那些骑兵本是要去西部边境换防的,调走了,鲜卑人来了怎么办?”

郭嘉突然咳嗽起来,手里的酒葫芦晃了晃,酒液溅在地图上,在辽水下游晕开一小片湿痕。

“李郡丞算的是粮草账,却没算民心账。

安市县的屯田兵都是从幽州迁来的流民,他们要是见官府不管乌桓袭扰,明年开春怕是要跑一半。

到时候别说五千亩粟米,连屯田营都得空了。”

戏志才用炭笔在地图上圈出三个点:“乌桓余部虽少,却连着边民的心。

咱们要是不出兵,周边的小部落会觉得大汉软了,明年开春说不定会跟着来抢。

到时候不是打几千乌桓人,是要对付整个辽水沿岸的杂部。”

徐庶指着地图上的芦苇荡:“辽水下游的芦苇下个月就要枯黄,正好能烧。

咱们派五千人从正面推进,再派五千人绕到上游放火烧芦苇,乌桓人要么被烧死,要么就得往南跑——南边是咱们的屯田营,早有准备。”

“徐先生这计策,是把双刃剑。”

柳毅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一卷水文图,“辽水下游连着渤海,这个月有大潮。

放火的话,风要是往南吹,会烧到咱们的屯田营;要是往北吹,潮水一涨,火灭不了,倒会把芦苇荡里的水鸟全惊了——那些水鸟是边民冬天的吃食,惊跑了,他们冬天就得挨饿。”

魏延往前踏了半步,铁靴在青砖上碾出细尘:“末将有个法子。

不用放火,派一千人在芦苇荡边缘挖壕沟,再派一千人用强弩守着。

乌桓人没了草场,牛羊活不过十日,到时候要么投降,要么饿死。”

“挖壕沟?”

公孙度冷笑一声,“辽水下游的泥土是盐碱地,挖三尺就冒水。

上个月我派去修堤的民夫试过,铁锹插进去就拔不出来。

你让兵士去挖,不是让他们去受罪?”

关羽终于开口,声音比青铜钟还沉:“末将愿带五千人驻守安市县,不主动出击,只护着屯田营。

乌桓人要是来攻,末将就用长戟阵迎敌;要是不来,就等他们粮草耗尽自退。

这样既不用大调兵,又能稳住民心。”

“云长兄这是守株待兔。”

李进摇着头算账,“五千人驻守十日,要耗五百石粮。

要是守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石——那够流民半个月的冬粮了。

再说,他们要是在芦苇荡里待上两个月,咱们守还是不守?守,粮不够;不守,之前的粮就白耗了。”

杨帆突然把案上的帛书卷起来,帛面的褶皱里还夹着片槐叶。

“去年黑风口一战,咱们灭的是乌桓三部的主力,但他们的老弱妇孺散在辽水两岸有数千人。

这些人没了男丁,要么饿死,要么就聚众为盗。”

他走到厅中央,槐叶从帛书里掉出来,落在张飞的靴边。

“我让赵云带斥候去查过,辽水下游的不是战士,是带着孩子的妇人。

她们抢屯田营,不是要打仗,是孩子快饿死了。”

李进愣住了,手里的粮册“啪”

地掉在地上:“既是妇孺,派些官吏去安抚就是,何必出兵?些粮米,让她们去漠北找部落投靠便是。”

“派官吏去?”

杨帆弯腰捡起粮册,指尖在“流民冬粮”

那栏顿了顿,“去年派去安抚鲜卑残部的官吏,被割了舌头送回来。

这些乌桓妇人的男人死在咱们手里,见了汉官只会拼命。”

他把粮册递回去,指节因用力而白:“三万兵不是去打仗,是去筑营。

在辽水下游修三座安置营,把乌桓妇孺迁进去,给她们种子,让她们跟着屯田兵学耕种。

这样既能消了边患,又能添几千劳力——总比让她们变成盗匪强。”

公孙度皱起眉:“筑营要三个月,三万兵的粮草怎么供?再说,鲜卑人要是知道咱们在辽水筑营,肯定会来捣乱。

到时候营没筑成,兵士倒折了不少。”

“粮草我已让辽东郡预备了。”

杨帆从案上拿起一枚竹符,符上刻着“玄菟”

二字,“上个月我让戏志才去辽东,用去年缴获

最新小说: 人在斗罗,开局双神威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钢铁先驱 破怨师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