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一些大臣认为此时应立刻派出求和使者,避免战争扩大化。
“陛下,如今边关战事吃紧,继续僵持下去,只会让国家损失惨重。不如立刻求和,以保百姓安宁。”一位大臣上奏道。
朱由检有些犹豫,看向杨嗣昌:“杨爱卿,你怎么看?此时求和,是否可行?”
杨嗣昌说道:“陛下,敌军此时进攻,正是看到我朝内部稍有纷争,想趁机获利。若此时求和,敌军定会提出苛刻条件,不仅有损我朝威严,日后恐怕还会频繁侵扰。臣以为,应先凭借军事力量让敌军知难而退,再谈求和,方能占据主动。”
朱由检点头:“杨爱卿所言有理。但求和之事也不可完全放弃,可派使者暗中与敌军接触,摸清他们的底线。”
杨嗣昌领命后,一边安排援军火速支援前线,一边选派了一位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官员作为求和使者,秘密前往敌军营地。
此时,前线战场上,孙传庭抓住敌军一次进攻间隙,发动了一次反击。“弟兄们,跟我冲,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孙传庭一马当先,带领士兵们冲向敌军。
这次反击取得了一定成果,敌军被击退,暂时停止了进攻。孙传庭趁此机会,整顿军队,加固防御工事。
“杨大人,前线反击成功,敌军暂时退去。但敌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需做好应对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孙传庭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回复道:“孙大人做得好。援军已在途中,很快就到。你务必坚守阵地,等援军一到,我们就给敌军来个前后夹击。”
然而,求和使者还未到达敌军营地,就被敌军巡逻队发现并扣押。敌军似乎察觉到了朝廷的求和意图,开始准备新一轮大规模进攻。
杨嗣昌得知使者被扣押的消息后,心中暗叫不好。“看来敌军铁了心要进攻,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求和。孙大人,全力准备迎敌,我这边也会尽快安排其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