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率先站出来,拱手奏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内忧外患不断。盐政改革刻不容缓,唯有打破盐商垄断,合理调整盐税,方能充实国库,为国家各项事务提供资金支持。”
话音刚落,内阁大学士温体仁便皱着眉头反驳道:“杨大人,盐商在朝廷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年来为朝廷缴纳了大量赋税。如今贸然改革,恐会引起盐商不满,影响朝廷税收稳定,还望陛下三思。”
洪承畴也出列说道:“温大人,正是因为盐商长期垄断,致使盐税征收存在诸多弊端,朝廷未能充分获取应得之利。此次改革并非针对盐商,而是为了规范盐政,使税收更加合理。这对国家长远发展有利。”
温体仁冷哼一声:“洪大人,话虽如此,但改革必定会触动盐商利益。他们在各地势力庞大,一旦联合抵制,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忍不住说道:“温大人,若因害怕盐商抵制就放弃改革,那国家财政危机如何解决?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国库亏空,无力应对内忧外患?”
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朱由检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诸位爱卿莫要争吵。杨爱卿,你详细说说盐政改革的具体举措,如何确保既能增加税收,又能避免盐商过度抵制?”
杨嗣昌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计划首先重新划定盐引区域,打破原有盐商的固定垄断范围,引入竞争机制。同时,简化盐税征收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为安抚盐商,对于主动配合改革的盐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此,既能增加朝廷盐税收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商的抵触情绪。”
朱由检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杨爱卿此计有一定道理。但盐政改革关乎重大,不可草率行事。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若效果良好,再全面推行。杨爱卿,你负责试点事宜,务必谨慎行事,随时向朕汇报进展。”
杨嗣昌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退朝后,温体仁心中不满,觉得杨嗣昌此举是为了邀功,且改革可能会破坏他与盐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他找到几个与盐商关系密切的官员,聚在一起商议。
“杨嗣昌这盐政改革,看似为了国家,实则是想借机树立自己的威望。若改革成功,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温体仁说道。
一位官员附和道:“温大人所言极是。但陛下已经同意试点,我们该如何应对?”
温体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可以在试点地区暗中煽动盐商抵制改革。同时,安排人手在当地制造混乱,让百姓对改革产生误解,以为改革会导致盐价上涨,影响民生。等杨嗣昌在试点地区遇到麻烦,我们再在朝堂上弹劾他,说他改革不力,扰乱地方。”
另一边,杨嗣昌也在与洪承畴、孙传庭商议。“此次盐政改革,阻力不小。温大人等人恐怕不会轻易罢休,我们在试点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杨嗣昌说道。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他们很可能会在试点地区搞破坏。我们选派官员时,一定要选那些忠诚可靠、有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同时,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让百姓了解改革的好处,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误导。”
孙传庭也说道:“对,而且要密切关注盐商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抵制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