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且看他们如何应对这复杂局面,若能妥善处理,也不失为朝廷栋梁。”
……
朱由检看着殿内沉默的群臣,心中焦急如焚:“北方边境危急,朕需要诸位爱卿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不可再耽搁!”
杨嗣昌率先打破沉默,出列奏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调兵遣将,加强北方边境防御。可从临近边境的几个卫所抽调兵力,迅速驰援北方。同时,命兵部立刻筹备粮草和军备,确保前线物资充足。”
兵部尚书陈新甲面露难色:“杨大人,如今各地灾荒,粮草筹集本就困难,再加上要供应北方边境,压力实在太大。而且,临近卫所的兵力抽调后,当地防御也会出现空虚,恐生其他变故。”
洪承畴思索片刻说道:“陛下,陈大人所言非虚。或许可从内地一些相对太平的郡县抽调少量兵力,分散补充,既能加强北方边境防御,又不至于让地方防御太过薄弱。至于粮草,可号召边境百姓屯田积粮,给予一定的赋税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对粮草运输的管理,减少损耗。”
孙传庭补充道:“陛下,除了兵力和粮草,情报也至关重要。应派遣得力探子,深入敌军内部,打探他们的真实意图和兵力部署,以便我们做出更精准的应对策略。”
朱由检微微点头:“诸位爱卿所言有理。杨爱卿,你统筹协调兵力调配之事;洪爱卿,负责粮草筹备和屯田事宜;孙爱卿,着重加强情报收集。务必尽快稳定北方边境局势。”
三人领命:“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然而,就在三人准备着手执行任务时,朝堂上却有人提出了异议。御史高捷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灾荒未平,百姓困苦,此时抽调兵力、筹备粮草,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且北方边境局势尚未明确,如此大动干戈,是否操之过急?”
杨嗣昌反驳道:“高御史,北方边境敌军调动频繁,形势危急。若不及时应对,一旦敌军入侵,百姓将遭受更大的苦难。此时加强防御,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是为了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高捷冷哼一声:“杨大人,这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谁能保证这些措施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借口?”
孙传庭忍不住说道:“高御史,国难当前,你不思如何解决问题,却在这里无端质疑。难道要等敌军兵临城下,你才肯重视?”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吵不休。朱由检眉头紧皱,大声说道:“够了!如今北方边境危机四伏,不是争吵的时候。朕意已决,杨爱卿、洪爱卿、孙爱卿按计划行事。高御史,若你有更好的办法,可随时上奏,若无,莫要再无端阻碍。”
高捷无奈,只得退下。杨嗣昌等人迅速展开行动。杨嗣昌忙着调配兵力,与各地卫所和郡县沟通协调;洪承畴则深入边境地区,鼓励百姓屯田积粮,同时督促相关官员筹备粮草;孙传庭精心挑选探子,秘密潜入敌军领地。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高捷虽表面上不再反对,但暗中却联合一些官员,给杨嗣昌等人的行动制造麻烦。他们在朝堂上不断弹劾杨嗣昌等人,称其在兵力调配和粮草筹备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中饱私囊的行为。
朱由检看着一份份弹劾奏章,心中疑惑。他再次召集群臣:“杨爱卿,近日弹劾你的奏章不断,说你在执行任务中有滥用职权等行为。你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