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在一旁赔着笑,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杨嗣昌想推行新政,却遭到多方反对。不过他能积极应对,倒也值得肯定。只是富户煽动百姓罢市,这局面不好收拾,得看他如何应对了。”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杨嗣昌推行新政,虽阻力重重,但他并未放弃。只是目前局势严峻,他需要尽快稳定罢市局面,同时拿出确凿证据揭露钱谦益等人的阴谋,以正视听。希望他能成功,让新政为国家带来转机。”
朱厚熜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且看杨嗣昌接下来的行动,若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失为一位能臣。”
……
朱由检端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神色凝重地审视着下方呈递上来的奏章。最近朝堂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围绕着西北边军军饷的拨发问题争执不下。
杨嗣昌率先打破沉默,出列奏道:“陛下,西北边军乃抵御外敌之屏障,如今战事频繁,军饷若不及时足额发放,恐影响军心,边防危矣。当务之急,应优先保障边军军饷。”
内阁首辅薛国观却不以为然,冷哼一声说道:“杨大人,国库本就空虚,若将大量钱财拨给西北边军,那其他地方的事务如何维持?况且,边军是否真的将军饷用在刀刃上,还需查证。”
洪承畴皱了皱眉,反驳道:“薛大人,此言差矣。西北边军将士们日夜守卫边疆,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若因军饷问题寒了他们的心,后果不堪设想。至于军饷使用,可加强监管,而非因噎废食。”
薛国观面露不悦:“洪大人,话虽如此,但国库空虚乃是事实。若不谨慎权衡,随意拨发巨额军饷,恐怕会引发其他地方的不满。”
孙传庭忍不住说道:“薛大人,边疆不稳,谈何其他地方的安稳?西北边军一旦失利,敌军长驱直入,各地都将陷入战火,到那时,再多的钱财也无济于事。”
朝堂上一时争论不休,朱由检听得心烦意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爱卿莫要争执。杨爱卿,你且说说,如何在保障军饷的同时,兼顾国库收支平衡?”
杨嗣昌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严查各地官员贪腐,将追缴的赃款充入国库;其二,鼓励商业发展,增加商税收入。如此,或可缓解国库压力,保障西北边军军饷。”
薛国观冷笑道:“杨大人说得轻巧,严查贪腐谈何容易?各地官员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鼓励商业发展,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时,礼部尚书李建泰缓缓说道:“陛下,臣倒觉得杨大人之策并非不可行。只是需要徐徐图之。当务之急,可先从内库调拨一部分银两,暂解西北边军燃眉之急。”
朱由检微微点头,陷入沉思。内库乃皇家私库,动用内库银两,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杨嗣昌见状,再次奏道:“陛下,西北边军情况危急,内库调拨实乃无奈之举。待后续通过严查贪腐、发展商业增加国库收入后,再填补内库空缺。”
朱由检思索良久,终于说道:“就依杨爱卿所言,先从内库调拨十万两白银,解西北边军军饷之急。杨爱卿、洪爱卿,你们负责监督军饷发放,务必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同时,严查贪腐、鼓励商业之事,也要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