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
此事必须尽快平息啊!”
一人擦着汗急道,“犬子,犬子今科必要下场,若真因此事罢考,再等三年,前程尽毁啊!”
“是啊丞相!”
另一人接口,“如今州县空缺亟待补充,就指望今科能有多些自家子弟脱颖而出,若罢考……我等在地方上的根基必将动摇!”
“三年!
我们等不起下一个三年了!”
白鸿渐听着手下七嘴八舌的抱怨和逼迫,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对方竟能煽动起那些平时只会空谈的学子,打出“罢考”
这张要命的牌!
先前因漕粮囤积、王岱贪腐、监督河工不力等事,白党连带着被贬了一大批基层官员,正需利用今年科考,让自己人能够填补空缺。
这几年林文彦牢牢把持吏部,愣是没让白党沾染半分。
若科举罢考,只怕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官职,都要拱手让给帝党,由吏部根据考核任命了。
白鸿渐闭了闭眼,指尖在桌案上敲了敲——他知道,这局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白瑾瑜捧着一叠卷宗走进来,眼神里闪着精光:“叔父,侄儿倒有个主意。”
他将卷宗摊开,里面是一份“肃亲王近年在西北的军备清单”
:“那死士本就练过几年武,虎口有茧很正常。
我们只要在他身上‘加’些东西,比如肃州的官银、西北边军的旧腰牌,再让刑部的人出份新验尸报告,把他说成是肃亲王派来的人。
这样一来,既洗清了咱们的嫌疑,又能挑动肃亲王与沈家军的矛盾,一箭双雕。”
白鸿渐猛地睁眼,目光落在“肃亲王”
三个字上。
他想起当年构陷肃亲王不成,反让其逃回西北,如今倒是个补刀的好机会。
“还有北戎那边。”
他忽然开口,声音压得极低,“若肃亲王与沈家军对峙,京城兵力空虚,咱们与北戎在幽州的约定,就能提前动手了。”
白瑾瑜眼睛一亮:“叔父英明!
这可是一石三鸟!”
是夜,丞相府的几处密室内灯火通明。
刑部的心腹官员“连夜提审”
了一名倒霉的工匠;来自肃州的官银被极其巧妙地放入证物袋;一份关于死者“西北边军”
身份的崭新验尸报告也迅出炉……一切都在黎明到来前,准备就绪。
而这一切尽在萧衍的掌握之中,白党已经投鼠忌器,而沈澄葭就是最好的“饵”
,只是,现在还不是下饵的时候……
……
夜色如墨,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掠过镇国将军府的高墙,如来时般无声离去。
沈澄葭推开房门时,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书案中央。
那本泛黄的《晋书》太扎眼,御用朱砂印记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偏偏书页又恰好停在桓温枋头之败的记载处。
指尖轻轻拂过“温恃资骄蹇,粮道被断,终溃于枋头”
那行字,旁边新鲜的朱笔批注“戒骄戒躁”
四字力透纸背,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润气。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不轻不重地捏了一下,泛起一阵奇异的酸麻。
是他。
他知道了。
他不仅知道了她的计划,更一眼看穿了她此刻因初战告捷而潜滋暗长的、急于求成的躁动。
这份洞悉,这份于无声处传递来的、带着帝王的关切,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独独给她的纵容?
但下一秒,冰冷的理智便如潮水般迅淹没了那丝微澜。
沈澄葭缓缓合上书册,将那抹不该有的心动死死压回心底最深处。
白家在朝堂盘根错节数十年,白鸿渐更是老谋深算,怎会甘心吃这哑巴亏?萧衍的提醒没错,这局,才刚开场。
……
“咚——咚——咚——”
清晨,皇城登闻鼓被擂得震天响。
一衣衫褴褛的妇人扑跪在宫门前,哭声凄厉,自称是日前被格杀刺客的妻,赌咒誓其夫乃是逃难流民,绝非刺客,恳求青天大老爷明察冤情,严惩诬陷良民的恶徒!
几乎同时,乾元殿内,陈御史手持笏板,陈御史率先难,手持万言书,痛陈白党罪状,从漕运案到河堤贪墨,再到此次刺杀,直指白鸿渐为幕后元凶,言辞激烈,要求即刻罢相查办。
白鸿渐并未立即反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