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上疏诋毁,都察院御史也得了机会就上疏弹劾,兵部更是频繁苛扣军饷、调任压制。
这导致周尚文此前虽立功繁多,但官途却是一条标准的波浪线。
立了功升,升了就贬,再立功再升,再升了再贬。
也就是他立的战功太多,使得贬职的速度没赶上升职的速度,才勉强在年仅古稀的年纪升上了从一品大员。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
周尚文在距今七年后的“庚戌之变”中,率领的兵马三战三捷,即所摧败,立下首功。
最终于同年得了善终,享年七十五岁。
而令人扼腕的则是,周尚文早年在后军都督府任职时,曾斥责严世蕃骄横无常,与严嵩父子结下了仇怨。
以致他去世的时候正值严嵩父子掌权,竟以朝廷名义不予这位倾尽一生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民族英雄恤典。
当时有一个名叫沈束的给事中因此事为周尚文鸣不平。
还被严嵩设法下了大狱,整整关了十八年才得以重获自由……
鄢懋卿深思熟虑一番。
认为武将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或者说周尚文与文官集团的矛盾,也不是不能成为帮助自己尽快致仕回乡的助力。
若是能够顺便为周尚文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扶持,这件坏事未必不能变成一举两得的好事!
总之……都怪高拱这个丸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