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诗节提着大包小包回到车上,陆芫瞟了一眼,他猜的果然没错,就连品牌都一模一样。“现在咱们回去吗?”陆芫问。
程诗节把东西放在后座,检视一番,然后才说:“走吧。”
陆芫得到了答案,启动车子开往回家的路上。
陆芫家并不在主城区,陆妈妈跟着陆爸爸住在家属院,人多热闹,也不会受外界的过多打扰。
程诗节在路上问陆芫他的爸爸妈妈性格咋样。陆芫描述陆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技术流,也许是专业有原因,造就性格;或许是性格导致陆爸爸选择的专业,只能说一切都是注定。陆妈妈是个开朗活泼的性子,被陆爸爸宠爱数十年如一日。
她边听边感慨,“你的性格是不是更像叔叔啊?”
陆芫没有吭声,遗传因素他并不否认,但是他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小时候的性格。
“你小时候黏妈妈吗?”程诗节这么说,是觉得他妈妈性格这么好,肯定讨小朋友的喜欢。
陆芫摇摇头:“十岁之前,我几乎没有见过我的父母。”
这下换成程诗节沉默了,她以前没有过问陆芫家的事情,一是觉得没有必要,她是在和陆芫谈恋爱,不是打探他家里的事情;二是她自己总觉得过分对方家里情况就代表要往下一步发展,尽管陆芫早就把她爸妈纳入自己阵营,她还不想去接触新的长辈,而这个长辈。和陆芫有着血缘上浓厚的关系。
一直以为陆芫会是个生活在很好的家庭,父母也会陪伴在身边,悉心照顾他长大,竟然他小时候都不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好可怜哦。
程诗节看向陆芫的眼神添上几分怜爱,陆芫被看得好不自在,“我爸工作原因,小时候就被奶奶养着。”
程诗节也猜到是这个原因。在如今世界上,多少普通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孩子,只为了能够挣钱,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机会与环境,代价就是不能陪在孩子身边。
她忍不住安慰陆芫,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说出来,还想到山区里的孩子们,大多数父母都不在身边,她每次去学校都会给所有孩子们准备礼物,小朋友们的心愿卡里最戳人眼泪的话是“想阿爸阿妈每年早点从打工的地方回来,晚一点走。”
懂事的孩子们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从未在父母面前提过,只敢写在心愿卡上。
他要怎么解释,陆芫见程诗节把他的童年归结到很可怜的那一类,慈爱的眼神就跟看她那群基金会的小朋友的一个样。
于是,他把自己形容得更惨了,“我不好好练琴和画画,就没饭吃。”
过慧易夭,他不说还好,说多了就让人感觉不真切。程诗节话锋一转:“你以前不是说过,小时候都是在赵叔那里吃饭吗?赵叔也不给你饭吃?”
陆芫轻咳一声,装作不动声色:“对,赵叔也管我很严。”
程诗节无语凝噎,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从来都不认识陆芫,这样还能保留他完美的荧幕形象,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稀碎一地。
“你的鼻子还没长长吗?”
程诗节回怼过去,见不得陆芫说胡话的样子。现在是说他以前,万一他以后在外面找了新欢也拿胡话来搪塞她?规矩就得早早立下。
陆芫摸了摸鼻子,程诗节很严肃地说:“我最讨厌别人骗我,就算是看在你的英俊脸庞上,也不行。”
陆芫立马承认错误:“我错了,小时候是我不好好吃饭,但是我爸妈都不在我身边是真的。我爸工作特殊,我妈就陪着他出去了。”
这还差不多,程诗节点头,表示满意:“那你爸爸会很严肃吗?”
“还行,我爸只是比较话少。”陆芫看出来程诗节的担忧,“没事儿,有我在呢。”
他们到的时候,陆爸爸和陆妈妈在门口翘首以盼。
程诗节走近,和两位长辈打招呼:“叔叔阿姨好。”
陆爸爸微微点头,陆妈妈眉眼带笑,拉着她的手,“诗节啊,千盼万盼可把你盼来了,第一次见面,别紧张,就当成自己家。”
陆芫听来这话没有什么不妥,程诗节知道。她看到陆妈妈的第一眼就认出来了,上回在聚馥斋,走错包间的女士,就是陆妈妈。
看来是打着‘走错’的名义提前看看她,而且强调第一次见面,就是不想让陆芫知道她们私下已经见过面了。
既然陆妈妈已经开了口,程诗节顺着说:“好的,谢谢阿姨。”
在门口寒暄,陆芫善意地提醒:“妈,进门再说话。”
陆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笑:“哎呀,都怪我,诗节,咱们进去吧。”
程诗节被陆妈妈牵着手走进屋,他们住的是个单位房。陈列都比较简单,收拾得也很整齐。
陆妈妈给程诗节端了一杯热茶:“诗节,喝点热的暖暖身子,你的手好凉。”
程诗节小口地喝着,陆妈妈坐在她旁边,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