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布,就能用低价加购一条孩童发带。这发带用的是裁布剩下的边角料,绣娘闲时绣上小兔丶蝴蝶的小图案,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可孩子们见了却喜欢得紧。」
她顿了顿,转向攥着旱烟杆的刘老汉:「刘掌柜您的蜀锦是京城老招牌,客人多是冲着正宗二字来的。您不妨在客人挑选时,赠一小块蜀锦碎料,巴掌大就够,方便客人带回家比对自家衣裳的颜色,等确定合心意了,再回来买整块的蜀锦。这样一来,客人觉得您实在,自然更愿意来您这买。」
刘老汉听着,眼睛渐渐亮了,把旱烟杆往桌边一放:「杜姑娘这主意好!前几日有个姑娘想买蜀锦做嫁衣,却怕颜色和喜服不搭,犹豫了半天没买成。要是当时给她块碎料让她回去比,说不定这生意就成了!」
众人兴致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为其他四家布庄的掌柜细细琢磨,没一会儿,每家都定下了适合自家的法子,连细节都商量得明明白白。
杜尚若见大家达成共识,又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各家货各有特色,这些都是锦记没有的优势。锦记的布虽不差,但他们哪能像我们这样,把每样货都做得这麽细?现在赔本抢客,无非是想挤走我们这些中小布庄,日後垄断这片布市。只要我们把这些特色亮出来,客人自然知道该选谁。」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心思,张娘子最先点头:「杜姑娘说得对!我们凭手艺和心意做生意,哪能被他们用低价挤垮!」
刘老汉也捋着胡子应和:「好!我这就回去把碎布收拾一下,明日一早就挂木牌!」
杜尚若见众人达成共识,立刻让老周取来砚台毛笔:「既然各位愿意,我们就立个字据,日後统一宣传,互不拆台。」
众人纷纷签下名字,按上指印。
第二日清晨,五家布庄同时挂出「正价正料,童叟无欺」的木牌。
杜尚若让人在门前放了些新做的发带,配上「买布加购发带」的牌子,一眼就能看见。
因为是小物件,功夫不多,很快就做好一批。
去锦记买布的妇人见了,忍不住停下脚步,她本想给孩子买棉布,见了发带,又摸了摸布料的质地,便转身进了杜尚若的铺子。
不到半日,五家布庄的客人就多了起来,夥计们忙着介绍优惠丶打包布料,热闹得很,与对面锦记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锦记掌柜站在门口,看着这景象,脸色越来越沈,咬着牙让夥计挂出「棉布七折,绸缎六折」的木牌。
又过几日,锦记的低价扛不住了,毕竟布料质量不差,再降价就真的赔本了。掌柜没办法,只好撤下低价木牌恢复原价,可这时,客人早已被五家布庄拢了心,锦记的生意渐渐冷了下去,大不如前。
傍晚打烊後,众人聚在杜尚若的铺子聚会,见账本上的进账越来越多,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刘老汉给韩卢和杜尚若各倒了一杯酒,语气里满是感激:「多亏了你们俩,不然我们这些小铺子早垮了!现在我家蜀锦的生意,比以前还好呢!」
张娘子也笑着说:「我家被褥布卖得好,还有从城外赶来的客人,说听街坊推荐来的!」
杜尚若坐在一旁浅笑,看着眼前大家和乐融融,心里满是踏实。
韩卢举着酒杯:「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日後咱们继续合作,一起琢磨些新法子,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众人纷纷应和,举杯相碰,清脆的碰杯声在铺子里回荡,酒过三巡,才各自带着笑意陆续散去。
众人散去後,铺子里只剩他们两人。
韩卢收拾着账本,见杜尚若斜倚在椅上假寐,唇角挂着浅笑,眼尾那点倦意像被月色浸软了,反倒添了几分软糯。
他索性放了账本,走过去轻轻揉她的头:「累了吧?我去打盆热水给你擦脸,再去後厨看看有没有热汤,给你盛一碗。」
「不了,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