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明朝商贾所带的风气
明军在这里修建的城镇,主要也是在原先和西班牙定下的卡塔戈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哥斯大黎加收復首府城市,圣何塞。
朱由检当初和西班牙的之所以要用给予黄金的手段,搞到这块土地,而不选择去北美开拓疆域,正是因为从圣何塞继续往南,就可以经营开拓中美洲的其他土地,比方说地缘位置重要性极其特殊的巴拿马地区。
对於巴拿马,朱由检可以说是势在必取,为了提升中美洲的战力,明朝也在远跨重洋,將部分的蒙古马拉到了中美洲,並且在中美洲单独开设了一个军镇。
在崇禎二十一年由时任兵部北直隶属左侍郎的高第,就职卡塔戈城,总督巡抚中美洲所有民生以及军事。
高第这个人,朱由检一直都不太喜欢,毕竟在歷史上的高第,是真的在吴三桂从北京往山海关撤兵前,就投降李闯的总兵,这傢伙当时的官职就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和李自成的前锋部队对决之后,暂避锋芒撤退到了山海关的时候这傢伙已经投降了李闯。
和许多清修史书中记载不同的是,高第这么一个文官出身的人,在忠於明朝这一点上,反而是不如吴三桂这么个歷史汉奸,要对明朝忠心,至少吴三桂为了挽救明朝国运,是几方周旋,伐定天下,还於朱家正统的。
“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
而明朝的文官里头,如高第、张縉彦、洪承畴这种文官,很难揣度心思的情况下,朱由检是弃置不用许久,尤其是高第和张縉彦。
但又因为高第是文官出身,朱由检也是考虑再三之后,觉得该用还得用,也是將中美洲的兵事交给高第。
除了高第以外,朱由检还安排了閒置在山东的总兵刘泽清,將刘泽清的兵马暂调往了川藏,负责接替四川白杆的兵马。
川藏地区因为明朝开始全面控制,迁入了大量汉民,是需要一支朝廷正统的官军进行长期管制的,而秦良玉的病逝后,在马祥麟又调回石柱,接替其母就职石柱总兵。
在朱由检调整海外和西南边疆的军事部署也没多久,关於孙传庭和沙俄的谈判书信,也从孙传庭那的礼部官员手中,传达到了南京。
在崇禎二十年的年中,孙传庭就已经传递了划边绘图,当时朱由检就已经同意了这一条,礼部和兵部虽然有一些异议,但最终也都认为孙传庭考虑的还算是周到,也都与皇帝站到一边,支持就此图绘谈判。
这事情在沙俄应该是没有耽搁多久,就答应了孙传庭的划定边境要求,所以才仅仅隔了一年多时间,就將此消息传回了京师。
双方谈判的细则,其实中部、南部就是以双方的实控地区作为划分区域,只不过在乌拉尔山脉为界的北部地区,东部属於属於明朝,西部属於沙俄。
这份文件形式的契书有两份,一份上面已经写下了阿列克谢一世的名字。
沙俄的妥协,对於朱由检而言仅仅是一种拖延,依旧是按照他的原计划,先解决波斯和奥斯曼问题,像沙俄和八旗残余,暂留他们狗咬狗。
这些年因为明廷的实控疆域扩张,许多地方州府的人口,都开始不增反降了。
扩张之后,一些想要闯荡风口市场的落魄商人,便会拖家带口,带走家僕、僱佣的工人一同离开,前往那些开拓的疆域生存。
他们在当地寻找矿山,开建伐木场地,都是大量投入大量人力的。
皇商中的普商、北直隶的势力,也是在这些土地上扩大利益。
现在的皇商上是有很多派系的,他们根据地理位置不同,经营商业的理念也就有很大差异,其中晋商、湖广、北直隶地区的皇商,因为丝绸之路重归大明控制,在丝绸之路以及关外地区,经营贸易。
而比他们更加强大的商帮,像粤商、浙商、徽商等皇商集团,就基本上是盘踞在海外地区,扩张自己的贸易利益版图,两边都在吸收劳动力前往,也让內陆一些州府的户口数目有所下降。
这些跑到关外的人,多半都是明朝人数体量巨大的佃农,他们是不会被旁人吹了吹商人那传达出来的口风,就拋弃农耕,跑去给人当工人的。
即便是一年两年的工坊收益高於种地,这些佃农为了稳定生活环境,也为了不因此断掉口粮是不会更换谋生路子的,依旧是为地主家耕作,赚吃余粮、陈粮。
而在工坊、工厂的薪银大大高於佃农收益,並且在尝试经歷了十多年时间以后內,这些基数庞大的佃农人口知道了,工酬的確比农耕给人当佃户要赚钱,而且也很稳定时,就纷纷脱去佃农身份,跑去私户坊子里或者大商人的工厂做工了。
在这些商人的厂坊內比较,皇商的厂坊或者海外矿山给予的薪银自然更高,就会有许多人拖家带口的乘坐海船,跑到海外去生活就业。
因此,无论是晋商、湖广楚商、北直隶商帮,他们所占据大部分利益的明朝北方边外,还是说大明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