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黄的麦穗

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黄的麦穗(1 / 2)

第278章 金黄的麦穗

大队的铁骑在田野一扫而过,“明”字大旗和日月旗帜,一些还在割麦的农人擦拭著汗水,抬头看向官道上的朝廷官军,打量著那些魁梧的骑兵。

螺湾河县是一个新县,原先是叫螺湾河镇,崇禎十八年末因为铁路的通行,朝廷在附近设立了两个边堡,作为西京运输的需要,这条铁路的贯穿,也彻底满足了西京完成初步建设的计划要求。

骑兵们有的会下马,主动跑到麦地里问那些麦农,拿铜板、银钱问这些农民或者租客主家,买一些炒麦或者麦饼。

毕竟大明官兵现在吃的东西里头,基本上都是白米,因为大明控制南洋的关係,白米是朝廷能够搞到手的,也就间接影响军营的供粮上,多用白米这种精粮。

精粮民间都还不一定能顿顿吃上,军营中的辽兵可有点属实受不住这份甜,还是寻机向沿途的汉地身份百姓手中,买一些粗粮吃。

麦子一眼望不到头,不少麦地里收割的麦农不仅会將麦子全部带走,连秸秆也会割走,这些会被皇商购买,还有一半要被朝廷小更收抵地税。

这些秸秆要么是磨作马匹的饲料,毕竟朝廷说实话,控制的马群数量是百方规模的,將蒙古人的马匹收到手中,一部分防御边驛和驛堡,也有大量的马匹是用作皇商的运输的。

皇商钱买秸秆做成饲料来替朝廷餵马,又有一半是归朝廷拿来贩卖给商人。

虽然弥补的亏空不多,也算是正循环了。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这些麦农绝大多数,都不是河南人,基本上要么是皮岛的流民,要么就是陕甘地区那些原先就失去了土地的佃农。

这些佃农想要变成拥有土地耕作的自耕农,就纷纷来到了河南,在这块中原地区贱价买地。

他们在河南地界近年活的渐渐滋润了起来,一方面种麦子已经不算是北方主粮,都知道现在的气象异常,朝廷是早年间就发了邸报,力推土豆和番薯的,加上这些耕地到手,其实是他们贱价从原地主手中买的。

粮食金贵,北方的土地却在贱卖,现在也是令人晞嘘。

官兵拿出真金白银,儘可能的与这些语言各异的乡民购买烧麦,百姓开始见这些体格雄壮的官兵时还会有些害怕,然而很快就放下心,与官兵们交易买卖。

至於纳税—

这也不是市场,只是民俗间的买卖,倒还真找不出收税的官差小吏过来,何况本身就是官兵私买些粮食满足满足口腹之慾,不必生格到收税的程度。

炒麦是北方比较常见的民间小食,倒並非作为主粮吃,各有各的做法,在陕甘人为主的炒麦,

混用羊油在锅中,翻炒的麦粒金黄香脆,辽东人也是好这口吃的。

祖泽润在马背上眺望整片麦地,金黄色的一片在阳光底下耀眼夺目,不由得与魔下眾將道:“今年的时节气象,比前两年好了不少,难道大灾年头终於结束了”

一个副將勒住马的韁绳,儘可能的减慢马速,以免逾越到总兵前头去,与祖泽润说道:“这小人虽然不知道河南的天象,但灾年过去了,这恐怕没有,毕竟山东还有旱情呢。”

有人反驳道:“有旱有涝吧”

“没错,济南旱,青州涝。”

大军行军不快,一人三马、双马,也得给马留出歇息的时间,有官兵从布兜里捞一把,也许是萝卜,也许是寻常饼子,塞到马嘴边儿去餵马。

明朝骑兵对马往往比对待自已好,对於骑兵来说,骑在跨下的不是牲畜,而是战场上相依为命的同袍。

何况骑兵的军很高,战马本身也是他们谋生的工具。

关係相当的复杂。

尤其是辽军,明辽军的老传统就是珍惜战马,和平或者战爭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从餵食上就可以看出,可口的瓜果菜蔬都会给马,自己吃的怎样都无所谓。

“主家!这炒麦咱买来了,瞧著还不错,您尝尝。”

家丁恭敬地递上一捧炒麦,祖泽润也没有拒绝,立即便伸手主动接过,一边吃,一边面露惊讶之色,问那家丁道:“这油脂味道,怕不是用羊油炒的!香!价钱贵不贵你小子在军中赌博,月月发餉都没余钱,倒还有银钱买炒麦。”

“一口嚼食而已,那家老农人好,给了两斤炒麦,也就收了三十文,本来还不想收钱。”

“三十文竟然给你两斤炒麦那老农民岂不是亏到姥姥家了”

羊油可不便宜,明朝养的绵羊不多,黄羊出羊油的量又少,这炒麦又用油很多才能香,显然现在的市价,两斤炒麦根本不是几十文铜钱能买得起的。

那家丁呵呵傻笑:“老农听说咱们要去西域吃黄沙,心疼咱,也就不想收小的给他的钱。小的就说军中有军规,不让白拿白吃,实在推脱不过咱,这才勉强收下三十文。”

这么说著,又有许多军士从

最新小说: 玄幻:我能掠夺女主气运主角哭了 ra3之异世冒险 凡人修仙,从种葫芦开始 盘龙从刷新分身天赋开始无敌 出宫当晚,被疯批帝王强取豪夺 徒儿,別祸害为师,去祸害你未婚妻吧 ABO我那善妒但貌美的反派妻子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生死299天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