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上,不想被私兵牵扯上关係的时候,又不一定能完全解除他人的忌惮情绪,商人不求千秋霸业,求的是家族繁茂,財源广进,至於拥兵自重,甚至是最后那一步—
他们基本上没人想过。
大明朝现在正值中兴,武运昌隆,皇帝也是个英明神武的帝王,自己等商贾之辈哪儿有胆子在崇禎爷在位的时候,想这种逆天之事。
和所谓的至尊果位相比起来,性命显然更加重要。
於是乎,除了仅有的几家皇商,尚且有要扩张其他海外利益的想法,保留了几百精锐的私兵外,都解散了大量招募的魔下僱佣兵。
对此皇帝早有预料,知道消息以后,也没有太多惊讶的神情,反而找上商会,让这些皇商最好还是在非洲备一些私兵,不要求多,各家最起码也得安排三五十个私兵吧。
毕竟朝廷管理非洲的这块殖民地,本身就没有安置太多官兵,一旦出现土著攻击,產业在非洲零散的土地上,千八百名明军士兵也不可能全部保护好。
三五十个私兵,全养骑兵一年也用不著多少银子,蔗种植园、葡萄园、麦地、土豆种植区这种產业的安顿,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还要费许多的物资和人员,一旦出事,那损失的就不是几千儿方两那么简单了。
而且皇帝基於朝廷官员们的思维去考虑,也觉得全解散这些私兵根本不现实。
文官们可不是皇帝,他们对於保护这些皇商產业的意愿根本就不强,只要损失的不是国库收税的外省市场和港口收益,那不就行了
商人產业受损,关乎我朝廷什么事
到时候土著部落来毁掉这些种植產业园,而外省地方官又不是很乐意打击这些土著,事情闹大搞得不可开交,就不是好事了。
毕竟商人们和官员现在水火不容,彼此之间被皇帝折腾成了半敌对关係,朱由检也不敢说在皇商解除私兵上面视之不理。
即便是非洲的土地,不是神州大地闹事,爱怎么闹就怎么闹,但损失產业就少一份的税收,皇帝看在眼里,自然就请这些皇商们重新招募回一小部分的私家僱佣兵,做那么一个提前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