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罪责只在今朝罢了
“而对於陈奇瑜的战事,便继续打下去,万一幕府真的调兵遣將来对付我大明天兵,那便炮打江户!”
他思索片刻之后,这才答道:“臣以为,与其和倭国在陆军上面决一胜负,资耗巨大,倒不如直接抽调各地船舶军舰,开至江户湾,炮打一通!彻底覆灭掉他的门户港湾,並言辞激烈的呵斥他的不臣之举,先兵后礼!”
“他要插手我大明与其內藩的事端,干涉宗主行事,理在我大明,是萨摩藩先入侵的我大明藩属琉球国,我大明本遵守明藩条约行事,合情合理。”
“该当如此!”
皇帝和洪承畴对视的神情有点错,杨嗣昌还是第一次这么强硬,甚至是目光都有了三分凌厉。
最后四个字更是令朱由检没有想到,朱由检有些意犹未尽,问了句:“按卿的意思办,也就是说哪怕我大明因为萨摩藩而和倭国交恶爆发了战爭,其实並不会让明藩关係变得名存实亡,反而对於朕建立的条约制藩属忠诚度有好处”
“战爭还能具备正当合理性爱卿你会不会有些太过乐观了”
杨嗣昌看向皇帝,起身施礼:“陛下!臣虽也是掌过兵,却从未建立大功,在京为陛下尽职尽力,尚且惭愧受任文渊阁大学士,如此,欠缺海上的功业,臣请命!”
“臣杨嗣昌,愿替陛下砥定东洋倭患!”
朱由检目光在洪承畴那看了看,又重新看向了杨嗣昌,隨后低头沉思了一阵才肯定的给予了答覆。
他看了眼一侧王承恩,让他起笔起詔书,开始说道:“即刻起詔,由杨嗣昌就任“东洋巡抚”一职,並领海事兵授,从南洋各港舰队舰只中择选舰只,归入巡抚管辖。”
这还没完,他继续说道:“另外再从雷州港、泉州港、广州港、澳门港、东江镇,都抽调军舰,混编五百艘大船归“东洋巡抚”调遣,让內阁常设此职,管辖东洋倭国之事。”
皇帝说完,看向杨嗣昌道:“朕这就赐卿尚方剑,督抚倭事,凡是德川家真有不臣之举,就按卿自己的意思去办吧。”
“臣!”
杨嗣昌立刻严肃著脸行礼道:“遵旨!”
杨嗣昌步子不急不缓,昂首阔步,走了一阵身后才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他对此有些预料,
心知肚明会有何事,转过头来看向步子有些小的洪承畴,主动打趣道:“洪阁老这是在陛下的宫里染上了风寒好大声的咳嗽!”
身高不高,还因为人在西北吃羊比较多,洪承畴不仅矮,还有些从瘦转变有了些许福相,
洪承畴淡淡一笑,乾笑声都有些短促,他急於问事,只是应付场面上的时候而已,就二人站的离著四五步距离上,论道:“早先时候,洪某以为陛下宠幸京官,其中尤其是你一一杨嗣昌!”
“可现在看来,杨阁老反而是最不为陛下所用的阁臣。”
杨嗣昌眼看著洪承畴说话,並未插嘴,眼睛却是眯起来。
两侧的琉璃瓦、红百墙壁,显得这条宫內巷道环境格外窄长,平添几分压抑和厚重感。
“不过,这一次恐怕是陛下也確实从未料想到,谁能想到你杨嗣昌也有態度如此强硬的时候,
这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杨嗣昌对此只是一笑了之,语气平和地说:“为君分忧罢了,是强硬还是隨和,君要如何,做臣子的便该当如何在朝政中处事。”
“人无完人,却无有从一而终处事作风的臣子,做到君臣和谐,方是为官在朝该做的。”
他的这番言语並未多么打动人,洪承畴也没有什么触动,目光仰望了一阵天空上的乌云,嘆息道:“杨嗣昌,不久前你我二人相谈,论及倭国之事,可不是今天这番言论吶。”
“本兵觉得呢”
杨嗣昌问道。
“你我二人先前所谈论的国事,难道不该如此言论”
洪承畴提醒道:“你確定想好了插手此事倭国此事可大可小但分寸如何拿捏,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办的差事。”
杨嗣昌也隨之感嘆,明白洪承畴的意思,道:“为天下事,你洪承畴不做,我杨嗣昌不做,无人爭先做成此事,百年之后,千古以后,又会不会有人做”
这么说著,杨嗣昌面色渐渐变得有几分哀伤之色,道:“洪阁老能征战西域,而陈奇瑜能者多劳,此外国朝尚有孙传庭这样的督帅,都是有大功於社稷,不可缺了你们。”
“而这凤雏之举,这般可能断绝我大明生机之事,我杨嗣昌最合適去做。”
洪承畴笑容渐渐平復了,他明白了杨嗣昌的志向,说道:“你真要挑起兵事假意震,实则择机挑起事端”
“一旦战事挑起,无法平定,搅动东洋倭乱难消,即便你杨嗣昌身为阁老重臣,恐怕也是难逃一死。”
杨嗣昌却是看著他,良久以后,在洪承畴有些眉头皱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