禎朝户部肝颤。
就算是如此,还有欠下的一些抚恤和额外赏赐呢!
那两个也是大头啊,真的细究起来,朝廷打算还清兵餉,少不了一千八百来万。
但那又怎么样呢
欠下的军餉肯定还是要出的,朱由检的吩咐就是,內帑拨补三成欠餉,朝廷的国库承担七成。
他之所以要去年补足了崇禎二年累积的当年欠餉,正是因为要在辽东用兵,必须提振士气的考虑。
而眼下这个亏空,更是考虑到边关的总体规划。
长城。
对於古代的中原王朝来说,长城是最关键的防御系统,整个系统在明朝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意义。
大明本身就是个募兵制玩得十分彻底的朝代。
即便是有卫所兵的情况下,长城也是极为需要募兵制,来提供十三镇徵募精锐士卒,来震慑边墙外的蛮夷。
这是个需要天朝,不断长期投入海量资源的地方。
而对於募兵制的大明朝而言。
长城防线,大明要至少在这一防线范围,常年保留近五十万人的守备兵力。
五十万人,分布在七到八千公里长度的长城防线上,防御密度已经稀薄的不能再稀薄了。
何况这五十万人的大头,都驻守十三镇里,长城上的守备力量就更加稀薄了。
这五十万人也就成了扎在长城上的一枚枚铁钉。
大明在各地兵力不够的情况下,这五十万人中的一大部分却根本抽调不了,他们需要守在长城沿线,警惕北方的游牧。
即便是歷史上的大明,面对著后金与流寇,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情况,这五十万人却依旧是动不了,甚至这个时期还有没有五十万人,都说不好了,毕竟宣大当时就有十万人。
但是这长城能不能放弃呢
如果朱由检这么做了,用不了多久,就会重现韃靼南下,席捲北方的惨状了。
这当然会是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所以这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並且也是不可能做的决定。
那就得说起,在开年时候,他颁布的第一条国策,並列入了自己的开年计划里。
重新启用徵兵制度!
大明自从朱由检彻底废除了卫所制,朱由检当然是心知肚明其中的利害所在。
於是在他重用募兵制的同时,又削减了卫所制度,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徵兵製做铺垫。
什么是徵兵制
也就是古华夏地区,实行的战国到唐末的残酷徵兵方式,到宋朝基本已经废弃了,因为大宋没有能够控制住长城沿线,就必须仰赖更加精锐的步兵来对抗强大辽朝、金朝的铁骑。
再使用徵兵制,用那些战力远不如募兵制战兵的役兵,反而可能搞的自己士气低落,不合时宜了。
而此刻的大明,那至少还是將长城防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
用规模大、费小的徵兵制役兵,来替换掉边军留在长城防线上的精锐,那再合適不过了。
这些士兵虽然战力弱,成分繁杂,但胜在他能够动员相当比例的人力来守城,这是朱由检,或者说大明朝非常需要的。
大明此刻人口在一亿五千万左右,那按照秦汉时期的一比五十来看,大明至少能再拉出一支三百万人的役兵军队出来!
是的,这就是强制性的集权力量。
理论上大明按照秦汉的动员能力,是不止能拉出三百万大军出来的,秦汉的集权秦制,在明清时期才是巔峰状態,大明动员能力绝不是秦汉可比的。
这还不算可怕,真正可怕的两场战国时代:战国时期、三国时期。
那可都是玩命的徵兵,二十五个人养一个人,属实逆天。
打完战爭整个中原土地上,就已经没多少活著的人了。
恐怕中日人口对比最接近的时刻,就是这两段时期,女人也需要去耕种,儿童刚刚跨入少年,就得披上甲冑,手持刀枪,被人押上战场。
人力结构被破坏,一代人无法好好生育繁衍,许多世家门阀,也都扛不住这样的徵兵令,被迫举族南迁!
而大明,朱由检这里倒是不担心,他提前一年做好了人口调查,重新编造户籍。
並且还在最近,利用蒸汽机来牵动大量商贾营办民间工厂,至少有三四十万人的岗位,在这些皇商手底下倒腾出来,並且还在扩张中,土地上的需求,正在他一体纳粮的政策里迅速的弱化了。
大地主拥有的大量土地正在贬值,这些土地在需要缴纳大量银俸的时候,就已经是亏了老本了,又奈何不过朝廷的大兵,只能缴纳。
这些失去土地的普通百姓,可以去哪儿打拼並支付朝廷供养役兵的粮餉呢
去工厂啊,这不是在扩大招募吗月钱比种地可高太多倍了!
看看那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