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幸好这小子是我们这边的人!(6.9k)
孙院士沟通並不顺利。
锯合金將在天宫二號实验舱进行实验,所以相关人员並不想打草惊蛇。
但一代动力一代飞行器。
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这些都影响著每一代飞行器的发展。
现在新一代航发发展方向陷入了困境,上面犹豫之后,也只能同意孙院士的申请。
“各位,申请下来了,不过接下来你们需要走下內部申请工单去开通权限。”
这对於航发人来说算是司空见惯的事,现场的专家在好奇之下,立刻操作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所有人的权限终於搞定了。
“近日,我们在航空材料上的研究其实有了突破。”
“周宇同志,通过实验已经证明了硅晶体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快速生成。”
“目前相关晶体测试数据显示,耐热性能可以达到2000度,极限强度2100,屈服强度1300....”“
整个会议室骚动了起来。
“这是真的吗”
“居然是周宇突破的,他什么时候去学的材料”
“可信度高吗”
“硅晶体在2000度高温下,其抗氧化性能是传统镍基合金的三倍以上!我们的航发材料有了!”
专家们的窃窃私语瞬间变成了激烈的討论。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那可真是——”一位白髮苍苍的老专家深吸一口气,声音微微发颤,“那我们多年的瓶颈,终於有希望突破了!”
而此时,会场的气氛已经彻底沸腾。
“如果硅晶体真能达到这个性能,“袁建峰兴奋地说道。
“那我们的下一代航发真可以往超燃衝压发动机的方向考虑!”
“这意味著我们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进度可以直接缩短五年!”
“各位稍安勿躁。“一个专家突然敲了敲桌子,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
“这个数据確实令人振奋,但我们还需要验证它的可靠性,得先看看应力温度耦合分析图才行。”
“锯硅晶体虽然热稳定性出色,其机械强度在循环加载下会如何还是未知的,这在长期服役中可能会成为隱患。”
“这种问题,我相信材料研发的人会搞定。”
“对吧,周工”
这材料居然是周宇这种非专业的小年轻突破的,袁建峰看向周宇的眼神中带著几分探究。
周宇轻轻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
“应力温度耦合问题,確实是锯硅晶体应用中的关键挑战。”
“但相关专家找到了突破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龙国的科研人员可不是吃素的,周宇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方向,他们拿出的方案比周宇想像的都要多。
“专家们研发的特殊热循环工艺,通过精准控制冷却速率和应力分布,使晶体在热循环过程中形成自適应的微观结构。”
“传统工艺中,这种晶体在反覆热循环后会出现晶界滑移和微裂纹。”
“但专家们的工艺通过阶段性退火处理,在晶体內部形成了稳定的位错网络,这些位错就像一个个弹簧』,能有效吸收热应力。”
“经过900次热循环后的晶体性能,强度衰减率控制在8%以內,完全符合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使用要求。”
“8%这已经很好了。“一位资深工程师表示认可,“但长期服役条件下的表现如何验证“
周宇早有准备:“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设计加速老化实验平台,通过提高热循环频率来模擬十年使用寿命,同时,已和测试中心协调,计划在真实部件上进行装机测试。”
当专家们告诉他强度衰减率可以控制在8%以內时,周宇也很惊讶。
他没想到,他只是在硅晶体实验上开了一个头,专家们就能將其完善到如此地步。
他们的科研人,真的了不起!
很多沽名钓誉的专家在网络上发表他们的看法来博取流量,污名化了专家这个群体,
可真正的专家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社交平台。
他们每天关心的,只是实验能否成功。
专家们的努力,完全帮了周宇的忙,可以不用把系统给的技术拿出来。
按照正常逻辑,他找到硅晶体生长关键可以用欧皇来解释,但涉及改善性能的实验,再次抽中头奖的概率几乎等於零。
果然袁建峰等人听了周宇的话后,彻底相信了对方的话。
“既然如此,材料问题我们就不用去多想了,我们要相信材料专家。”
“刚才周宇提到了超燃衝压发动机,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方向。”袁建峰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