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
以一架重型战斗机为例,单发动机减重即可节省数百公斤,这些重量可被重新分配到燃料或武器装载上,续航里程可增加15%,载弹量提升10%,作战半径进一步扩大。
一想到这里,大家都紧张了起来。
他们的幻想要走进现实了
如果材料上真的有了突破—
“你们说那个周宇是谁啊”
“你太孤陋寡闻了吧,周宇之前发表过一篇论文,证明过黎曼弱猜想。”
“这么厉害”
“他怎么会研究材料的”
“不知道,但我希望他数据不要作假,因为我这心臟承受不了。”
“应该不会吧,老霍应该检查过了,否则不会把我们都叫过来,如果数据作假,得罪这满屋子人,他以后估计都不用在科研界混了。”
唐川听著周围人的討论,脑子一片空白。
周宇居然快速製备出了硅晶体
臥槽,这究竟是什么神人!
所以,今天这么多人都是为了他
唐川隱隱有些嫉妒,明明不是材料专业的人,现在居然研究起锯来了!
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好的脑子
难道天才跟他的差別真的就这么大
航天四院的人此时已经坐立不安了,催道:“霍院士,那位周宇还没有到吗”
话音刚落,会议室门被推开了,周宇被田鹏带著,急匆匆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各位,我在实验室里面演算数据,耽误了点时间。”
“小周,没事,硅晶体的事你跟大家讲讲。”
“行。”
“总的来说,这块锯硅晶体,是我在微重力环境下,製备出来的。”
“我发现,硅晶体常规实验需要在接近1600摄氏度的高温下,等待100个小时,才能製备出来,而且,这样得到的样品,非常脆弱。”
“所以,我就尝试著,换实验环境。”
“这个环境,一定要和咱们现实中有很大区別才行,所以我想到了微重力环境!”
“常规方法需要1600度加热100小时。”周宇的声音异常镇定,“但在微重力环境里只需要1小时。”
“耐热性能可以达到2000度,极限强度2100,屈服强度1300———”
会议室炸开了锅。
哪怕霍院士之前透露了消息,但这群人亲耳听到周宇所说的数据,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锯合金这玩意,名字很陌生。
名气肯定比不上光刻机、可控核聚变这种普通人都耳熟能详的高端工业技术,它和后面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人曾在网络上发问,如果能够上交光刻机或者可控核聚变技术,能够专升本吗
网友们的回答千奇百怪。
“当然能,还可以以你的名字建一所学校!”
“眼界就这么大只考虑专升本”
“得了吧,还专升本,你直接升院士都有可能!”
虽然是个调侃的段子,却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两项技术被民眾认知的程度。
掌握光刻机、可控核聚变可以改变相关领域,在其领域上前进几步,
但银合金的突破,却可能改变整个工业的底层逻辑!
它就像是一座桥樑,连接著基础科学与高端製造,又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未来材料的无限可能。
它能让现有的技术飞得更高、更远,甚至改变人类探索宇宙的轨跡。
更直白点讲,合金可以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钥匙!
周宇毫无疑问,就是那个製造钥匙的人!
“另外,我通过人工智慧演算数据得出,如果我们能在太空中完成相应的实验,那么硅晶体的生长速度,还能再缩短一半左右!”
周宇还嫌现场不够热烈一样,又投下了一个重磅消息。
“如果我们能在太空中进行实验,那我们就能很快得到批量生產合金的条件。”
徐安愣了一下,他问道:“人工智慧演算”
“对,就是根据我实验的数据进行,我的算法会模擬每一种可能的参数组合。”
“基於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与硅的吸附能、扩散势垒,可以得到生成初始晶体生长速率方程为..
“我再引入微重力条件下马兰戈尼对流抑制係数,修正熔体流动控制方程”
“在地面实验中无法消除的热溶质对流被抑制,使得扩散主导的生长速率方程简化为”
在座的专家们非常认真地听著。
他们突然发现,数学好的人有个优势就是,隨手就能写出一堆推导出来。
关键这些推导还是对的。
“所以,我希望,各位在考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