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论、高等代数、代数几何、泛函分析这些。”
“国內90%高校数学系將解析数论设为选修课,而必修的《复变函数》讲的是古典理论,不涉及函数的深度解析特性。”
“你不懂很正常。”
听见周宇这么说,苏力表示有被安慰道。
要学那么多东西,他一学生不会好像很正常!
苏力小声问:“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的”
“因为我学过。”
周宇没有看苏力一眼,只是从37c嘴里飘出了冰冷的一句话。
学过
依照周宇的尿性,这小鬼肯定是自学!
“全自学”
周宇点头。
苏力憋了一口气,隨后说道:“你再这么学下去,会没有朋友的。”
周宇没说话。
他注意到没人问其他问题后,犹豫了下还是举起了手。
苏力懵了。
不就说你以后没朋友吗
至於举手告老师吗
不对,这傢伙.是要问问题。
苏力一时搞不清楚哪个更让他无语。
“好,你来。”
彼得將他点了起来。
周宇將草稿纸推到彼得面前,说起了英语:“教授,当模数g=d(d为负判別式二次域)时,我发现在应用bobieri-vogradov定理时存在系统偏差。”
“例如对於d=-3299,素数分布的实际观测值比理论预测多出0.3%,这是否意味著对应的狄利克雷l函数l(s,x)可能存在朗道-西格尔零点“
周宇英语並没有那么好,但一般数学用语还是够用的。
彼得听到周宇的话后笑了笑,温和笑意中藏著疲惫。
他之前听过不少人说过类似的话。
一些学生或者是民科声称他们证明了黎曼猜想,彼得院土已经屡见不鲜。
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他都会感到一丝疲惫,但同时也明白,这是数学探索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些声称证明的人,或许是对数学充满热情的年轻学生,或许是自学成才的民间研究者,他们怀揣著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渴望,勇敢探索了起来。
就是探索到最后,发现自已在探索黑洞。
怎么说呢。
彼得只能表示同情。
数学这东西確实不是普通人能够碰的。
更何况黎曼猜想这种在数学界都是第一档难题的存在。
黎曼猜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这些属於第一档世界难题。
庞加莱猜想、费马大定理、bsd猜想则是第二档。
第三档则是被陈景润快要证明出的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的每一档难题都有著严格的界限。
不说普通人了,他都不敢说能够摸到第一档难题的边际。
看著周宇递过来的草稿纸,彼得还是有礼貌的拿在了手中看。
这一看,让他惊讶了。
根本看不懂在写什么。
公式乱七八糟的夹杂在各种混乱的数字当中,彼得的眉头微微皱起,他试图从这一堆混乱的公式和数字中找出一些逻辑或线索,但似乎一切都是徒劳。
“你要不在黑板上写下吧,我这边好看。”
彼得不忍心打击一个学生的热情,就让他去黑板上写,这样,正好可以让其他人一起参与討论。
周宇也没有推辞,拿著自己的草稿纸就走上去。
虞教授此时问苏力:“什么情况,他草稿纸上是黎曼猜想的內容”
“额,应该是吧。”
苏力转头一看,发现虞教授已经盯著黑板上的东西了。
其他人倒是无所谓,对於他们来说,周宇就是个学生。
彼得此时又叫了別人交流。
这举动更是吸引了其余旁观者。
等他们想起讲台上还有个人时,周宇已经把四块黑板写满了。
“你已经写完了吗”彼得愣住了,周宇是不是太实诚了。
写了那么多。
“差不多了。”
“我的就是这里。”
“当模数q=d(d为负判別式二次域)时—”周宇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指著。
本来只是隨便想看看,没想到,对方整这么认真。
彼得只好从头开始看起。
台下的教授学者们也下意识跟著看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逐渐认真了起来。
“彼得院士不继续讲了吗”
“目前黑板上的东西更吸引彼得院士,不过这东西估计一会儿就能解决,再多等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