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芳华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争先机各使心思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争先机各使心思(1 / 3)

    看到场下的士子们俱各面露难色,司马昱颇为得意,这几道题目,实是这几年间,名士宿老辩难最为激烈,没有定论的几道难题。

    其实这几道题放出来,也不指望在座这些阅历底蕴远不如名士们的年轻士子能够完美解答,而是从中选出对答优于他人的人,那就够了。

    越是面对这种难题,越能分出高下,如今看到场下这些士子神色,司马昱就知道题目是选对了。

    至于有没有泄题,有没有人事先猜到,司马昱便无法保证了,毕竟要有心人提前搜集这几年的辩题目,还是能做些准备的,但话说回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其行事本身,就强于他人了。

    司马昱暗道方才反正自己没有公开推崇人选,也不会受到怀疑,倒是司马?谢安推举的几人,即使是清白的,但若表现过好,也难免会多少受到怀疑。

    不过司马昱虽然没有表态,但对王凝之王献之两兄弟,却因王羲之原因颇有偏爱,不过他老奸巨猾,借着谢安的口推出两人,将自己置身事外。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看了王谧方向一眼,最初他是想要拉拢王谧的,更有意请其教授自己几个孩子,没想到对方虽然答应了,但却迟迟没有登门,这是摇摆不定,还是其他原因?

    王谧此时却是心无旁骛,正自心里揣摩着绢布上的几道题目,他心道果然世上没有什么稀奇事情,这几道题,他不仅在支道林六论中见过不少端倪,更从后世见过相类似的。

    无他,道家辩,能成为让两方争论不下的难题的,几乎都多少和逻辑悖论有关。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逻辑,而是逻辑藏得极为隐晦难明,而道家悖论大致有四种,便是当前堂上的四道题目主题。

    言尽悖,即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

    学无益,即学习并无益处。

    非诽,即不应驳斥他人。

    辩无胜,即辩论双方都没有赢家。

    第一个言尽悖,便是庄子齐物论中提到过的大辩不言,即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其升华对应的,便是老子道德经观妙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个学无益,同样是道德经观妙章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三个非谤,则是庄子的大知闲闲,小知闲闲;大言炎炎,小言。即道理无形无相,不同时候会有不同阐释变化,争论的论点会过时,所以驳斥无用,反而离道理越来越远。

    第四个辩无胜,是庄子的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即辩论双方的胜负,并不代表辩论双方的观点对错,即使加入第三者评判,也有其本人的主观立场,所以谁是谁非,三方都如无法确定。

    对王谧来说,这四个论题其实都相当无聊,本身就充斥着矛盾和自我否定,尤其是后两个,你都非谤无胜了,那还辩论做什么?

    道家学派为什么大受到魏晋士人的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无处不在的矛盾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退隐江湖那些年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双靥 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灭世魔龙三岁半 [综武侠]穿成过儿他姐之度步天下 老祖宗竟是我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