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拍摄不断进行,东平已经褪去了初开机时的热闹,多了几分沉浸创作的沉静。
仿宋的建筑群之间,工作人员们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
戏份层层推进中,刘亦妃长时间打磨角色的效果,正一点点显露出来。
从最初对宋代礼仪的生涩模仿,到如今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的宋韵,她驾驭这个角色,越来越得心应手,仿佛与这位千古才女渐渐达成了跨越千年的共鸣。
今天的片场选在了“荷塘”之上。
不同于“青州故居”的雅致,这里满是江南水乡的灵动,大片的荷叶铺在水面上,嫩绿的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荷塘深处,一条乌篷船静静停泊着,船桨斜靠在船舷上,船内铺着淡青色的软垫,桌上放着一个青瓷酒壶和两个酒杯。
一切都按照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词句意境布置,精致得如同从词中走出来的场景。
今天要拍的,正是李清照醉酒后乘船误入藕花深处的戏份,也是整部电影中,最能体现李清照年轻时灵动洒脱的片段之一。
六点钟不到,刘亦妃就已经到了片场,在梳妆台前坐了近两个小时。
化妆师为她梳了宋代少女常见的“双环髻”,上面插着两支珍珠钗和一朵新鲜的荷花;脸上化了淡雅的“薄妆”,眉如远山,唇点胭脂,既保留了少女的娇俏,又不失文人的清雅。
戏服是一件淡粉色宋制襦裙,裙摆绣着细碎的荷花纹样,走动时,裙摆轻轻摇曳,宛如一朵盛开的荷花。
“亦妃,先试试酒的口感,一会儿拍戏的时候,要演出‘微醺’到‘沉醉’的层次感。”
老谋子走到刘亦妃身边,手里拿着一瓶低度米酒,这是剧组特意为拍戏准备的,口感清甜,不易醉人。
“刚开始喝的时候,眼神要带点好奇,嘴角带笑;两杯下肚后,眼神要变得朦胧,动作可以稍微慵懒一点;最后醉意上来,要表现出那种不管不顾的洒脱,还有误入藕花深处时的惊喜。”
刘亦妃点点头,接过化妆师递来的酒杯,倒了小半杯米酒。
轻轻抿了一口,清甜的酒香在口中散开,带着淡淡的米香,口感十分柔和。
“张导,我知道了,我会注意情绪的递进。”
刘亦妃放下酒杯,走到乌篷船边,轻轻踏上船板,船身微微晃动。
上午九点,所有部门准备就绪,这场醉酒戏正式开拍。
刘亦妃坐在乌篷船内,拿起桌上的青瓷酒壶,小心翼翼地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她捧着酒杯,眼神里满是好奇。
毕竟是名门闺秀,平日里极少饮酒,今天趁着夫君赵明诚外出,偷偷拿出珍藏的米酒,想尝尝酒的滋味。
伸手轻轻晃了晃酒杯,看着酒液在杯中荡漾,然后抿了一小口,清甜的口感让她眼睛一亮,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眼神里满是惊喜,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不错,情绪很到位!”
老谋子坐在监视器后,看着画面,低声赞叹。
“继续,接下来喝第二杯,要表现出‘越喝越喜欢’的感觉。”
刘亦妃按照要求,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这次喝得比上次多了一些。
酒液滑过喉咙,带来淡淡的暖意,也让她的脸颊泛起了一丝红晕。
放下酒杯后,眼神渐渐变得朦胧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拘谨,身体微微晃动着,双手轻轻打着节拍,嘴里还低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活脱脱一个沉醉在酒香里的少女。
“很好!拿起船桨,试着划船。”
老谋子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刘亦妃随之拿起船桨,笨拙地划着水。
船桨落入水中,溅起一圈圈涟漪,乌篷船缓缓移动,朝着荷塘深处驶去,刘亦妃一边划船,一边笑着看向周围的荷花,偶尔伸手去触碰荷叶上的露珠,眼神里满是洒脱与自在。
此时此刻,刘亦妃脑海里想象着李清照此刻的心境,没有礼教的束缚,没有世俗的眼光,只有酒的清甜、荷花的清香,还有独属于自己的快乐。
再次睁开眼睛时,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肆意,划船的动作也变得大胆起来,船桨划得更快,乌篷船朝着荷塘深处驶得更远,渐渐被大片的荷叶和荷花包围。
阳光透过荷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给她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粉色的荷花在她身边绽放,白色的花瓣偶尔落在她的发间、裙摆上,乌篷船轻轻晃动,船桨斜靠在船舷上,画面美得如同仙境。
情绪的递进之下,刘亦妃完全融入了角色之中,眼神里的朦胧、惊喜、洒脱,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仿佛此刻的她,就是千年前那个醉酒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而不是在拍戏的演员。
“完美!就是这种感觉!”
老谋子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忍不住拍手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