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用询问的眼光看向户部尚书杨一鹏(崇祯帝即位后,杨一鹏复原职,累官至兵部侍郎,署兵部尚书。崇祯六年(1633年),拜户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江北四府。)。杨一鹏左看右看,确认崇祯是在看自己,心里直叫苦:这俩大佬内斗,咋把我拖下水了?可圣命难违,他清了清嗓子,硬着头皮说道:各地拖欠税赋的说法,的确是勉强......这中间必有问题,请陛下彻查。
崇祯被温体仁天天灌周延儒的坏话,这钱没收上来,本着有用就用,没用就弃的粗暴式崇祯管理方法,立即拍板:撤去周延儒的吏部尚书职务,由温体仁兼任!
臣谢陛下隆恩!温体仁心里却骂开了花:妈妈x,这烫手的位置谁想坐?今天出门肯定没看黄历!他表面谢恩,心里却把周延儒和崇祯都骂了个遍——这吏部尚书,简直就是背锅侠的代名词!
这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崇祯三年(1630年)复起,接替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率军收复遵化、永平等四座城池,晋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提出增加良将、驻守重兵、储备火器、预先准备军需物资、扩大侦察范围等建议,以应对西部防线薄弱的问题,不久再托病归。崇祯五年(1632年)张凤翼再被召回担任兵部尚书,作为一枚老油条又上前补刀:陛下,山西巡抚孙传庭和大名府卢象升同时要求提供一百万两军费,要将山西军和天雄军扩大三倍,一举剿灭河南河北和山西的贼。
崇祯一听,头更大了——上半年大手大脚花钱,感觉爽歪歪,战场上捷报不断,他还以为自己行了!可这没钱噩耗,就像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张凤翼还接着补刀:忻州大捷和洛阳大捷,将士们都在等着朝廷的奖赏!
崇祯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像个熟透的番茄。到哪找钱?他突然想起一个名字——李勇!金山镇可下面的群臣全部假装没听到,这名字,现在可是朝堂禁忌!
温体仁见状,赶紧上前解围:吏部尚书刚刚换人,让各位将军稍等一些时日,等清缴地方收入上来后,先发兑现奖赏,再根据后续计划拨付讨贼经费。
崇祯郁闷得不行,给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王承恩立即会意,高声宣布:退朝!
崇祯灰溜溜地离开乾清宫,心里直犯嘀咕:这大明的钱袋子,咋就捂不住了呢?李勇......李勇......他嘴里念叨着,却终究没敢再提这个名字。
本来前线形势一片大好,农民军被孙传庭和卢象升揍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一锅端。可谁能想到,突然因为没钱,这明军就跟被抽了脊梁骨似的,瞬间从无人能敌变成了谁都打不过的菜鸡!
山西战场直接被按下了暂停键——没钱发军饷,士兵们要么躺平摆烂,要么偷偷溜号,原本计划好的全面围剿,硬生生变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持久战。孙传庭和卢象升看着空空如也的粮仓,欲哭无泪:这仗还怎么打?
没钱的明军,就像没牙的老虎,看着凶,实则中看不中用!京城的茶馆里,说书先生摇头晃脑地总结道。
更麻烦的是,街头茶肆之间,各种流言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农民为啥起义?还不是官府无能!茶客们嗑着瓜子,议论纷纷,官军抢百姓,比义军还恐怖!俺们村上次来征粮,那几个官兵比土匪还狠,粮食抢光了,还把我家那口子给......
就是!朝廷别再劳民伤财剿灭义军了!另一个茶客附和道,应该跟义军和谈招安,整治贪官,安抚百姓,这才是正道!
这些流言像毒刺一样,扎进了朝廷的软肋。京城里更是各种传言满天飞,有人说崇祯皇帝被奸臣蒙蔽,有人说官军故意放水让义军壮大,甚至还有人说......算了,有些话太敏感,说出来容易掉脑袋。
这民心,算是彻底散了!内阁大学士们看着满朝的奏折,愁得头发都白了。
而此时的李勇,却在金山卫城的办公室里,慢悠悠地品着茶,看着手下密探送来的情报,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缺钱?断粮?惨败?李勇轻笑一声,这不正是咱渗透的好时机吗?
他大手一挥,派出更多的人员,像蚂蚁搬家一样,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农民军中。一边明里暗里给惨败的张献忠、罗汝才和李自成部卖武器、卖粮草,帮他们恢复元气;一边在义军内部掺沙子——十个小头目里,有五个都是金山镇安插的人!
这仨起义军大头领,现在一半的人都得听咱的!李勇抿了口茶,眯着眼笑道,就算他们想调兵遣将,也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