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了解其实跟对碧鸡山差不多。
滇文地处神州边缘,紧邻蛮荒,灵气贫瘠。在这里聚集的小门小派不少,但大宗不多,能说得清法脉源流、乃至能上溯千年以上的,数来数去,也只有两佛、两魔、两道,一共六家。
两佛是位于滇西北的龙象庵和感通寺,两魔是滇南的无量山和哀牢山,两道就是位于滇中的碧鸡庵和斗姆阁了。
碧鸡庵建于碧鸡山之上,控扼滇池,斗姆阁则是建于巍宝山上,襟带仆水,在滇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滇文的道门领袖。
斗姆阁遵奉斗姆元君,修行观星望气、趋吉避祸、注死延生之道,是一座传承极为久远的宗门,在东晋末年从东土西迁入滇,至今已有四千余年。
与碧鸡庵或者说这世上的绝大多数大派一样,斗姆阁祖上也是辉煌过的,有结婴之法传承。但这些大派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祖宗传下来的结婴之法并不适合所有后人,所以四境难以世代接续,时有时无,这也是世间大派常有而世宗不常有的原因。
斗姆阁这一代的掌教是四境,但已经多年没有出山露面了,相传寿元无多,精气已经在逸散,还有传言已经坐化了,只是秘而不宣。而且,可以明确的是,斗姆阁后继无人,并无年轻四境接续。
但要说特别,斗姆阁也是有些特别的。
斗姆阁的开派祖师是五境真人。只不过,这在世上,五境法门是玄之又玄,可意会、难言传、不成字。所有按部就班的修法最多就只能修道四境,能记载于文字纸面的法门也最多就只能到四境。
所以说,如果一个五境真人没能在飞升或寿尽之前培养出下一个五境,亦或者未曾缔结出神通道果传给下一代,那对下一代的修行来说就是没什么帮助的,还是得要靠自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方得合道之机。
斗姆阁就是这样,整个宗门,四千年来也就只有开派祖师一个五境。
不过,即便如此,五境开山和四境开山的区别还是很大,比如斗姆阁的四境断代次数就比碧鸡庵少很多。另外,差别也体现在护山大阵和镇宗之宝上,道器和胎器的威力,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比如赤尸想要布置万年不移的大阵,光靠他自己的法宝都完成不了,所以只能去向谷辰换「九阳火云链」。
也正因为如此,在滇文道门地位上,斗姆阁是稳稳压碧鸡庵一头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斗姆阁与碧鸡庵不同,在两唐之交,西南改道为玄的风潮中,当时有四境坐镇的斗姆阁并不为之所动,依旧坚持自己为道门,并不认同什么新玄门的说法。并在自唐之后的这几千年间,斗姆阁一直这样坚持了下来。或许,五境开山的底蕴,也是让同样处于四境断代境遇的斗姆阁如此有胆气的一个原因。
所以,斗姆阁是发生什么了呢?
程心瞻看着掌教。
纪和合便道,
“峨眉又找上斗姆阁了,这次,他们不光‘劝说’斗姆阁改道为玄,还要斗姆阁成为峨眉在滇文的别府。”
程心瞻闻言皱眉,直道,
“他们疯了?”
才逼反了碧鸡山,又把主意打到斗姆阁身上去?他们真当滇文是玄门的了?
纪和合摇摇头,
“没那么简单,听斗姆阁的人说,峨眉已经说服了丽水郡的龙象庵和昆明府的开元寺,现在就等着斗姆阁一起表态了。到时候一并宣告天下,应该足以抚平碧鸡山带来的风波了。”
“什么?!”
程心瞻闻言十分惊诧,龙象庵和感通寺并列,是滇文佛宗领袖,而开元寺地位虽然比这两家差上一线,但也是昆明府境内有名的佛宗,这两家居然都愿意成为峨眉的别府?
以佛归道?
简直耸人听闻!
峨眉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还是像曾经的碧鸡山一样,是被武力胁迫的?
不过再转念一想,开元寺被武力胁迫倒是有可能,可龙象庵应该不至于呀。据程心瞻了解,龙象庵祖上是出过仙人的,当代又有广慧师太这样的四境高手在,而且庵庙地处险要,建立在金沙江畔玉龙雪山上的倚天绝崖之巅,这样的底蕴,按理来说不应该被胁迫才是。
这真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惊疑的同时,程心瞻也迅速反应过来,问道,
“是斗姆阁的人联系我们了?”
纪和合点点头,却不答话,而是把目光投向法无咎。
法无咎会意,轻咳一声,便道,
“经师猜的不错。且容老夫为经师解释一二。”
程心瞻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