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
可是,看顾方远那副胸有成竹、完全不像是开玩笑或者一时冲动的样子,他又有些将信将疑。
忍不住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再次确认道:
“顾老板,您……您确定真的要这样做?这可是一千万啊!就为了……让产品在节目里露个脸?您不觉得……这投入和产出,可能不太成比例吗?”
“我非常确定!”顾方远回答得斩钉截铁,脸上带着从容而自信的微笑,“不过,方台长,我们的商品不能只是随意扔在舞台角落里当背景板。”
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必须要巧妙地‘加入’到小品的剧情中去,成为推动情节或者制造笑点的关键元素之一。
或者,在演出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清晰的镜头,让我们的品牌名称、Logo,出现在一个足够显眼、能让观众记住的位置。
我们需要的是‘有效露出’,而不仅仅是‘存在’。”
方台长听完,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靠在沙发背上,闭上眼睛,手指在太阳穴上轻轻揉按着。
心中仔细琢磨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权衡其中的风险和操作细节。
办公室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滴答”作响。
半晌之后....
方台长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他坐直身体,看向顾方远,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顾老板,您这个思路……虽然前所未有,但确实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我原则上同意这件事可以尝试操作。”
但他也立刻划清了界限,强调了合作的模式:
“不过,关于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将您的产品自然又不突兀地融入到小品剧本和表演中去,这需要极高的技巧,不是我们坐在这里空想就能决定的。
必须把总编辑和春晚导演请过来,我们四方坐在一起,共同商量,拿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来。
毕竟,节目质量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广告而毁了精心准备的节目。”
“好!没问题!这是应该的。”顾方远心中一块大石终于稍稍落地,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充满了意外和阻力,但好在最终这位方台长还算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变通的人,没有一条路走到黑。
之后,方台长立刻用办公室的电话,分别给总编辑和导演打了电话,语气严肃地请他们立刻到台长办公室来,有要事相商。
不到十分钟,总编辑和导演先后赶到。
方台长将情况(隐去了叶家施压的具体细节,只说是遇到了特殊的赞助商和特殊的合作要求)向两人做了简要说明,并重点介绍了顾方远提出的“道具植入”式广告的构想。
起初,总编辑和导演也是一脸震惊和茫然,觉得这想法太过异想天开。
但在顾方远耐心地解释、以及方台长从台里利益和节目创新角度的引导下,四人关起门来,在办公室里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和脑力激荡。
他们反复推敲剧本,寻找合适的植入点;
争论镜头的运用和时长的把握;
评估可能带来的观众反响……
办公室里的烟雾缭绕(主要来自方台长和顾方远),茶杯续了一次又一次水。
直到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
一个大致的合作框架和几个可行的植入方案总算被敲定了下来。
具体的剧本微调、道具准备、演员沟通等繁琐的细节,还需要顾方远这边派出专人(比如懂产品和品牌诉求的人)后续进驻剧组,与导演和编剧紧密跟进来完成。
核心目标非常明确:既要让观众在欢笑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产品,感受到其品质和品牌形象,又绝对不能因为生硬的广告插入而引起观众的反感和厌烦,破坏了春晚这道全国人民的“年夜饭”的整体观赏性。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至关重要。
经过一番紧张而激烈的唇枪舌战、反复拉锯式的谈判。
关于广告植入的具体形式、露出时长、出现频率以及最关键的费用问题,总算艰难地敲定了下来。
考虑到毕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为了避免过度商业化引起观众反感,确保春晚节目的整体质量和观感,最终台里只同意在选定的两个小品节目中,植入顾方远名下的五种核心商品。
这比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