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借一处呢?却又向谁去借呢?”
听滚滚江水声,沈错再想:“江水冲击水轮,余水去往下方江河,何以百年来碾房能数代传承?自是待汛期到来,雨水又转为河水,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可见天地之间自有其周天循复之道!众生立于天地间以灵气滋养生长,死后又归于天地,如此看来,这方天地又何尝不是一处巨大的丹田?既然要借,何不向这最大的‘丹田’借用!大衍诀本就利于快速聚散灵气,以此为基,由体内丹田循环变为体外天地循环也未尝不可!”
沈错沉思期间,众人已寻到一座跨江桥梁。这桥由十九条铁索造就,两根为桥栏,十七根为底链。桥链之上铺设木板,宽一丈有余,行人骡马过之无碍。
此类铁索桥众人从未见过,都感新奇,摇晃摆动之下也不觉危险。过至对岸,寻了几处农家住下。
是夜,沈错将江边所感告诉天机子师徒。
天机子震惊于沈错的天马行空,赞道:“且不说此法是否可行,只此设想,气魄已是不凡。”
沈错听出夸奖之意,却并无得色,转而郑重其事道:“晚辈丹田完好,无法设身处地。借助丹田一事是否可行,还需前辈践行一番。”
“万事万物,大抵先立其理,后设其法。”天机子对沈错大是鼓励,进而又说道,“大衍决本为疗伤所用,若用于汲取灵气,弊端显而易见。灵气难以萃纯,久而久之会损伤自身。但老道体内本就不健全,兴许会有裨益。”
“可这指决只能用于上身疗伤,若要运转周身,岂非要…”玉蟾子满脸担忧。
“冲破上下玄关。”天机子接口道,“凡事均有利弊,欲要有所突破,自是要冒相应的风险。”
沈错遂将在昌隆寺替陆受真师伯黎天清疗伤之事告诉了二人。
那时黎天清命悬一线,沈错误打误撞冲开了他的血脉,才得以保全其性命。如今想来正是打通上下玄关之故。
天机子听后燃起希望,再次盘腿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