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用复古的排版方式印在手札里,让手札既有文字的温度,又有画面的冲击感。
整改完成后,“槐韵礼盒”终于确定了最终版本。2023年4月,恰逢槐花盛开的季节,鱼灼音选择在“槐香”甘肃定西种植基地,举办“槐韵礼盒”的发布会。发布会没有邀请明星代言,也没有搭建华丽的舞台,而是在一片槐树林里,用木架搭建了简单的展示区,展示区周围摆放着从基地采摘的新鲜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香。发布会当天,邀请的嘉宾除了经销商、媒体记者,还有种植基地的农户、车间的老匠人,以及之前提过意见的消费者代表。
发布会上,鱼灼音没有过多地介绍礼盒的销量预期,而是先带着嘉宾们走进槐树林,看农户如何按照标准采摘槐花,再带着大家来到临时搭建的手工制茶区,让老周现场演示“听槐雪”槐花茶的炒制过程。当老周布满老茧的手在铁锅里快速翻炒槐花,当浓郁的槐香弥漫在槐树林里时,现场的嘉宾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很多人问我,‘槐香’为什么非要用手工做产品,为什么非要花这么多时间做一个礼盒,”鱼灼音站在槐树林里,拿着“槐韵礼盒”跟大家说,“因为我们知道,手工做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用心做的不只是礼盒,更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今天大家看到的每一朵槐花,每一款产品,都藏着‘槐香’的‘慢功夫’,这就是‘槐韵礼盒’想传递的核心。”
随后,老周、王阿姨和小林也先后上台发言。老周拿着自己用了30多年的炒茶帚,跟大家分享了手工制茶的经历:“我炒了38年槐花,没什么大本事,就是守住‘不敷衍’三个字。现在小林接过了我的炒茶帚,我相信他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也相信‘听槐雪’的香味能一直飘下去。”王阿姨则现场展示了“槐风酥”的拌馅过程,看着她用木勺慢慢搅拌馅料,嘉宾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小林也上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学炒茶的经历,还现场炒了一小锅“听槐雪”,邀请嘉宾品尝,嘉宾们喝着清甜的槐花茶,纷纷称赞“这才是槐花该有的香味”。
发布会结束后,“槐韵礼盒”立刻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天就有20多家经销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量达到了5000盒。而在“槐香”的线上旗舰店,“槐韵礼盒”上线仅3小时,首批2000盒就被抢购一空,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礼盒的木质包装很精致,手札里的故事很感人,喝到的槐花茶有淡淡的清香,能感受到满满的匠心”“买给朋友当礼物,朋友说这是她收到过最有心意的礼盒,还问我在哪里买的”。
面对“槐韵礼盒”的热销,鱼灼音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注重品质把控。他特意成立了“礼盒品质督查小组”,从木材采购、雕刻加工,到产品搭配、包装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专人督查,确保每一个“槐韵礼盒”都符合标准。有一次,督查小组发现一批木质盒身的槐花雕刻,有30多个因为工人操作失误,花瓣的纹路不够清晰,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不符合“槐韵礼盒”的品质要求。督查小组的负责人跟鱼灼音汇报时,提出“要不把这些盒身低价处理给小经销商,减少损失”,但鱼灼音却坚定地说:“‘槐韵礼盒’代表的是‘槐香’的品质和口碑,哪怕损失一点钱,也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卖给消费者。这些盒身全部销毁,重新安排陈师傅雕刻,一定要保证品质。”
就这样,30多个不合格的盒身被当场销毁,陈师傅也加班加点,重新雕刻了30多个盒身,确保按时完成订单。这件事传到经销商和消费者耳朵里后,大家对“槐香”的信任度更高了,有经销商说:“就冲鱼总对品质这么执着,我们跟‘槐香’合作,放心!”还有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知道‘槐香’销毁了不合格的礼盒,更觉得这个品牌靠谱,以后会一直支持。”
随着“槐韵礼盒”的热销,“槐香”的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外地的消费者都特意来到“槐香”的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参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槐香”的匠心,鱼灼音还推出了“槐香匠心体验游”活动,邀请消费者走进种植基地,体验槐花采摘,走进加工车间,跟着老匠人学习简单的槐花筛选、手工制茶工序,还能亲手制作槐花香囊。
2023年5月,来自上海的年轻消费者小吴,带着父母参加了“槐香匠心体验游”。在种植基地,小吴跟着农户清晨5点就起床采摘槐花,当他按照标准摘下半开的槐花蕊,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篮里时,才真正明白“槐香”采摘标准的严格:“以前觉得摘槐花很简单,今天亲自体验才知道,要在规定时间摘,还要挑半开的,不能损伤树枝,真的不容易。”在加工车间,小吴跟着老周学习炒茶,刚把槐花倒进180c的铁锅里,就被灼热的温度吓了一跳,翻炒了没几分钟,手臂就开始发酸,更别说精准把控火候了。“老周师傅炒了38年,手掌布满老茧,真的太不容易了,”小吴感慨道,“以前喝槐花茶,只觉得好喝,现在才知道,每一口清香背后,都是老匠人的辛苦付出。”
体验活动结束后,小吴不仅买了10盒“槐韵礼盒”,还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