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球一半功劳得算罗伊的!”
“那脚传球太神了!”
“有他在前场,我们永远有机会!”
“天啊,我越来越爱他了.”
“他简直就是个奇迹!”
“怎么会有这种球员英超历史上都从来没有!”
“罗伊就是我们的救世主!”
欢呼声中,罗伊的名字被反复提起,球迷们的脸上写满了赞叹。
足球场上永远存在这样的矛盾。
荣誉是团队拼来的,但聚光灯总是打在少数人身上。
就像巴萨的梅西、皇马的c罗,人们记住的往往是闪耀的巨星,而非默默付出的队友。
穆里尼奥打造的切尔西踢的是最整体的足球,每个球员都像精密齿轮般运转。
可讽刺的是,最强调团队的主教练本人,反而成了最吸睛的焦点。
而今天,当切尔西在场上奋战时,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罗伊身上。
他的每一次触球、每一次突破,都让观众忘记这原本是11个人的战斗。
球迷们渐渐忘记了穆里尼奥日夜钻研战术的付出,也忽略了阿布砸下重金构建的豪华阵容。
在他们眼中,一切转变都始于罗伊的加盟。
仿佛只要这个法国人在场上,换谁来当教练都无所谓。
“要是拉涅利还在,有罗伊一样能赢!”
这样的论调开始在酒馆里流传。
人们选择性忽视了教练组精心设计的体系,只记得罗伊那些炫目的个人表演。
足球,终究成了造神运动的舞台。
2004年10月17日。
西班牙人对阵巴塞罗那。
比赛第83分钟,第四官员举起换人牌。
30号梅西换下20号德科。
德科走向场边,笑着和这位17岁的阿根廷小将击掌拥抱,还低声嘱咐了两句。
梅西表情紧绷,显然对首次联赛登场感到紧张。
这时,本赛季刚加盟巴萨的艾马尔走过来,揉了揉梅西的头发,笑着鼓励他。
据说梅西曾说过,艾马尔是他的偶像。
在巴塞罗那这样的豪门,年轻球员很难获得机会。
但这一天,17岁3个月零22天的梅西还是创造了历史——成为巴萨联赛出场第二年轻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