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白矛成鹰(4 / 4)

  岳峰对小白乖乖认假饵吃食儿的表现相当满意。

    刚逮的猎物跟假饵上的肉,都是食物,但是代表的意思却截然不同。

    如果小白在旁边有假饵的情况下,逮到了野鸡就放弃假饵上的食物,而是全力撕扯野鸡吃肉的话,在训鹰人的眼中,这是一种没有获得位阶认知排序的状态。

    反之,它知道主人假饵上的肉是给它的,而猎物主动放弃,这就说明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地位排序,默认在主人地位之下,逮到的猎物需要主人进行处置。

    这里面的逻辑,跟狼群里的头狼优先进食是一样的,如果随便一头狼逮到了食物就随意自己享用的话,那头狼肯定会揍它一顿,直到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为止。

    在训鹰的过程中,鹰类的猛禽跟隼类的猛禽还是有所不同的,这牵扯到了狩猎方式上的显著差异。

    诸如家里的铁背红大鹰逮到了兔子野鸡,从来都是立马打毛原地开吃。

    为啥不要求这玩意儿有地位认知呢?

    第一点原因是鹰类智商要低,没有这个位阶的概念。

    第二点,是鹰属于短距离突袭的捕猎方式,活动半径短,也没有那个强调等级地位的必要。

    隼类猛禽,尤其是矛隼这种顶级猎鹰就不一样了,它们盘猎的情况下,活动半径非常大。

    如果没有等级地位的认知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话,受控性就会非常差,随便追个什么小鸟鸽子啥的,一翅膀飞出几公里很正常。

    到时候吃饱喝足了,也就不会听哨音口令啥的了。

    这时候鹰把式可就只能两眼含泪望天空了。

    相反,如果它们接受了这个位阶排序,就会在日常的狩猎磨合当中,接受团队其他成员的存在。

    哪怕追猎物飞远了,鹰第一时间也不是会立刻进食。

    只要能听到养成习惯的口令信号,还是能重新归队的。

    不同的鹰,受控的阈值高低也有区别。

    训鹰的高手,起初是通过食物跟鹰建立情感纽带,等训练到成熟阶段,假饵这种辅助工具就没有必要了,鹰的反应,会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而越发的精准。

    就比如现在家里的大黑鹰,岳峰领着进山,哪怕手里没有肉,也不带假饵,一声口哨,它就会从天而降落到主人的跟前儿。

    岳峰就这么,一边隔一会儿吹一声口哨强化条件反射,一边看着白矛进食。

    等上午进食的份额吃完了,岳峰直接掏出鹰帽给小白扣上,架着鹰带着白矛成鹰收获的第一只野鸡,回家!!

最新小说: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 娘子—媚乱天下 我去明末救义士 三国之再世诸葛 汉末小人物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明中祖:朱慈烺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