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守着的叶婉清,得到消息推门而入,面对屋内众大佬的注视,目光平淡,不卑不亢。
只是她的这个长相,还是引起屋内一些大佬的疑惑:
这就是江省业务处第三科室的科长叶婉清吗,怎么是个洋鬼子?
疑惑归疑惑,却没有人问出口,只是上下打量着,感叹这女人太漂亮了。
冯玉刚搬来椅子,放在了赵振业的旁边,就那么悄咪咪的站在角落...
叶婉清就拿着公文包,坐在了赵振业的右侧。
孙向前嘴角多了笑容,拿过保温杯喝了一口枸杞水,与朱向国和王文权对视一眼,
又对着叶婉清眨了眨眼,开口道:
“婉清啊,本地的一些领导呢,你以往在工作中都接触过,就不介绍了。”
“你没见过的这些呢,都是帝都和其他省份的领导,他们都是国务院专项小组的成员,来滨海考察项目落地的。”
“之前大家都在讨论项目如何落地的问题,但我们不跑业务,终究是纸上谈兵,你作为周基点名的对接人,可有什么要说的?”
“有,各位领导,这是40亿美金落地滨海的具体计划,请各位过目。”
叶婉清闻言,站起身对着在座众大佬行了一礼,从公文包里掏出厚厚一摞复写纸,就见身后的冯玉刚凑了上来。
她对着冯玉刚露出笑容:“麻烦冯哥了。”
冯玉刚严肃的点了点头,接过复写纸打量着,见都是装订好的,不多不少一共45份,刚好对应屋内45名领导。
他便捧着这些文件沿着会议桌转着圈,给每位领导手中,都分了大概30页左右的复写纸,最后又回到角落中静候。
叶婉清注视着在场众领导翻阅文件,表情多了几分欲言又止,沉吟道:
“各位领导,我的爱人李华麟同志虽然远赴纽约访学,但我们会经常写信,偶尔也会打个电话,互报平安。”
“几个月前,华麟同志曾在信中问过我,滨海本地的企业,最近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他在纽约结识了一个外贸公司的负责人,可以给家乡牵线,赶在北交会之前带回一些订单。”
话语微顿,叶婉清目光扫过赵振业,隗天华,孙向前三人,嘴角勾起笑意,继续道:
“领导们是知道的,华麟同志在工作期间,家很少回,他一门心思都扑在外贸事业上,想着给国家,给家乡赚取外汇。”
目光望向王守国,见他在翻阅文件,叶婉清再道:
“正因为华麟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忘我,才能在刚入职就转正,接连参加了访苏团队,并扩展了香江业务。”
“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是局领导和省厅领导们,还有进出口总局的领导们看在眼中的。”
“所以,这全国挑选的18名外贸访美学者中,才会有华麟同志的一席之地,这足以见证他的优秀,不言而喻。”
“我是江省业务处的科长,华麟同志也是,我们夫妻之间写信时,常常聊得不是家人,而是家乡需要什么。”
“我请示过赵局和隗局之后,将北交会本地参展商需要的物资信息,整合了一部分传真给华麟同志。”
“最初我只以为华麟同志索要这些物资清单,只是身在异国他乡,惦念着家乡的成长,也完全没想到他能牵到项目。”
话音微顿,叶婉清看向赵振业和隗天华,二人见叶婉清话停了,见厅内众人目光都忘了过来,便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北交会是北三省每年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也是北三省赚取外汇,接触国外友人的媒介,我们很重视。”
“所以我们江省外贸局,通常在北交会举办前几个月,就会派人走访省内企业,询问他们的所需,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很多企业呢,也会趁着这个时候,把自己缺什么设备,或者今年什么产能无法消耗,提前跟我们做报备和整合。”
“这份消息呢,只有江省外贸局的成员才会知晓,且严禁外传。”
“就在七月份时,婉清便跟我和隗局打了报告,说华麟同志在纽约那边,很关心家乡的北交会,想知道家乡所需。”
话音微顿,隗天华接过话茬,严肃道:
“各位领导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滨海在组织第一届北交会时,因为那时正面对苏国的贸易,就导致第一届北交会准备的完全不充足。”
“当时若不是有华麟,冯玉刚,吴二才等这些优秀的同志到处拉订单,我们滨海很可能就没有第二届,第三届北交会。”
“华麟同志即便去访学了,哪怕身在国外,他也是我们江省外贸局的一份子,他关心北交会的进度无可厚非,我们给资料也合情合理。”
止住话语,隗天华将目光望向叶婉清,示意她继续说,叶婉清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