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三国召唤之帝途霸业 > 第132章 冀州战事情况

第132章 冀州战事情况(1 / 2)

如此一来,冀州只需集中精力应对凉州、幽州、并州三州的汉军主力。

而作为黄巾的根基之地,冀州的兵力储备堪称雄厚。

即便扣除驻守陈留、虎牢关的四万兵马,境内仍有二十万大军整装待发。

这其中既有跟随张角起义多年的核心教众,也有新招募的青壮,虽战力参差不齐,却胜在人数众多,足以形成规模压制。

这般兵力配置,并非凭空而来。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袁绍占据冀州时,仅开往官渡一线的兵力便有“众十余万”,其麾下总兵力更是达到三十万左右。

而在汉末乱世中,冀州本就是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大州,境内沃土千里,粮产丰饶,足以支撑大规模军队的补给。

张角经营冀州多年,早已将此地的人力、物力尽数整合。

如今能拿出二十万兵力御敌,正是其多年积累的体现。

此刻的冀州边境,早已是旌旗密布、战马嘶鸣。

并州丁原率领的铁骑正沿着太行山麓疾驰,试图突破冀州西北的防御隘口。

幽州汉军则从涿郡出发,朝着冀州东北部的河间郡挺进,目标直指黄巾囤积粮草的重镇。

凉州董卓的大军更是来势汹汹,数万西凉骑兵裹挟着风沙,朝着冀州西部的郡县发起猛攻。

面对凉州、幽州、并州三州汉军的合围之势,张角并未慌乱。

他深知魏郡邺县乃冀州心腹之地,地势险要且粮草充足,当即决定亲自坐镇此处。

以邺县为中枢,调遣全军应对各处战事,试图以铁壁防线阻挡汉军的进攻。

一道道军令从邺县发出,传往冀州各地。

张角令黄巢、洪秀全二人率领十万大军,星夜驰援渤海郡方向,务必阻拦幽州汉军南下。

又命朱元璋、徐达各自领兵十万,分两路驻守中山国与清河郡边境,分别抵御并州与凉州的兵马。

四人皆是能征善战之辈,张角将主力兵力交由他们,足见其对三州汉军的重视。

与此同时,三州汉军也已完成部署,朝着冀州发起猛攻。

幽州方向,刺史郭勋亲率十万大军从涿郡出发,麾下还带着公孙瓒这员猛将,目标直指渤海郡治所南皮县。

南皮县地处渤海郡核心,既是黄巾囤积粮草的重镇,也是连接幽州与冀州腹地的交通要冲。

一旦攻破,便能切断黄巾在渤海郡的补给线,为后续大军深入冀州打开缺口。

郭勋深知此战关键,行军途中严令军纪,大军昼夜兼程。

很快便抵达南皮县外围,与黄巢、洪秀全率领的黄巾大军遥遥相对。

并州方向,刺史丁原率领十万兵马从太原郡出征,直奔中山国卢奴县。

丁原麾下骑兵众多,尤其是吕布率领的并州铁骑,战力彪悍,行军速度极快。

卢奴县乃中山国的门户,若被汉军攻破,并州兵马便能长驱直入,威胁邺县安全。

朱元璋率领的十万黄巾大军刚抵达卢奴县,尚未完成防御部署。

丁原的先锋骑兵便已杀至城下,一场攻防战瞬间爆发。

凉州方向,刺史郭闳他与郭勋乃兄弟。

则率领十万大军,借道并州,绕至清河郡边境,目标直指清河郡治所清阳县。

郭闳此举,一是为了避开冀州西部的黄巾重兵防御,二是想与并州丁原的兵马形成呼应,两面夹击黄巾。

可他没想到,徐达早已预判到他的行军路线,率领十万黄巾大军在清阳县外围的山谷中设下埋伏,只待凉州大军进入包围圈。

值得一提的是,三州此次虽各出十万兵马,看似投入巨大,实则已是各州能调动的极限。

北方匈奴、乌桓时常南下袭扰幽州、并州边境,凉州则需防备羌人叛乱。

各州都需留下重兵驻守边疆,以防异族趁虚而入。

也正因如此,三州汉军虽有三十万之众,却无法集中兵力发起总攻。

只能分路进军,这也给了张角调兵遣将、各个应对的机会。

此刻的冀州大地,已是处处烽火。

南皮县外,郭勋、公孙瓒与黄巢、洪秀全的大军展开惨烈厮杀。

卢奴城下,丁原的并州铁骑一次次冲击朱元璋的防线。

清河郡山谷中,郭闳的凉州大军正一步步踏入徐达的埋伏圈。

而坐镇邺县的张角,正密切关注着各处战局,这场三州与冀州的决战,关乎黄巾的存亡。

在黄巾与三州攻打之时,斥候也是把情报传到了刘明手里。

于是刘明与众位将领商议。

命曹操为主帅,副将王莽、袁绍率领三万兵力从距离较近的旋门关出发陈留,截断陈留的援兵。

等曹操一到,刘明就会发起总攻。

最新小说: 穿到荒年一拖三,飒爽农妇血赚了 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 我将自己上交国家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截胡太子,我称帝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特工传奇之重明 逆世谋妃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