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跨步走进郡守府,院内青石板铺就的路径干净整洁。
刚绕过影壁,便见正厅方向走来一行人,为首者身着青色官袍,面容儒雅,腰间系着铜带钩。
正是早已等候在此的郡丞蔺相如。
他刚接到下人禀报,知道驰援的援军主帅已到府外,便立刻带着几名属官迎了出来。
“来者可是刘明公子?”
蔺相如快步上前,目光落在刘明身上,带着几分确认的笑意。
“郡守大人这些日子提起公子,常说公子有勇有谋,是并州的栋梁之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刘明停下脚步,见对方拱手见礼,也连忙拱手回礼:“不敢当‘公子’之称,在下刘明。
不知阁下是?”
“在下蔺相如,现任雁门郡丞,是郡守大人麾下属官。”
蔺相如再次拱手,语气恭敬却不失沉稳。
这一句“麾下”,悄然透露出他对刘韪的认可与归附,也让刘明心中了然。
看来蔺相如已是真心投靠父亲,往后倒多了一位可用之人。
“原来是蔺郡丞,久仰大名。”
刘明笑着回应,他早听闻蔺相如智谋过人,如今见其举止得体,更添了几分好感。
“刘将军一路辛苦,郡守大人已在书房等候多时,请随我来。”
蔺相如侧身引路,一边走一边轻声介绍。
“府内官员听闻将军驰援而来,本想一同来迎,只是眼下军务繁忙。
郡守大人让大家先处理手头的事,待稍后再与将军细说防务。”
刘明点头应下,跟着蔺相如穿过一道月亮门,走上覆着青瓦的长廊。
远处隐约能听到书房方向传来的翻阅文书的沙沙声。
不多时,便到了书房门口,蔺相如抬手轻叩门板:“郡守大人,刘将军到了。”
“进来吧。”
书房内传来刘韪的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蔺相如推门而入,刘明紧随其后。
只见书房内陈设简洁,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与卷宗,书案后坐着一位身穿郡守官服的中年男子。
面容俊朗,两鬓虽染了些霜白,眼神却依旧明亮,正是刘明的父亲刘韪。
此刻他正低头看着案上的文书,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听到动静才缓缓抬起头。
当目光落在刘明身上时,刘韪手中的笔猛地一顿,墨汁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墨点。
他怔怔地看着刘明,眼神从最初的惊讶,渐渐转为激动,随即又仔细打量起刘明的身形、面容。
眼前的少年虽比离家时高了些,眉眼间却依旧是熟悉的模样,实在是离家快有半年了。
刘明看着父亲眼中的激动,快步走上前,轻声唤道:“父亲。”
这一声“父亲”,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刘韪的思绪。
他猛地站起身,快步绕过书案,一把抓住刘明的肩膀,力道大得有些发紧,随即爽朗地大笑起来,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好小子!真是你!快让爹看看,一路上没受委屈吧?
军中有没有受到欺负,你娘也时常想你,盼你能早点回家”
刘明能感觉到父亲手掌的温度,以及那微微颤抖的力道,心中也泛起一阵暖意,眼眶也有些泛红。
“父亲放心,儿子一切安好,儿子现在是八关总督,护匈奴节度使,广武侯。”
“好!好!不愧是我刘韪的儿子!光耀门楣啊!”
一旁的蔺相如见父子相认,悄悄退出房间,留给两人空余时间。
书房内,父子二人相对而坐,从离家后的家常琐事聊起,一直聊到雁门关战事。
“好了,今日就先聊到这儿。”
刘韪放下茶盏,“明日一早,我带你上雁门关见你舅舅,咱们再和众将商议后续的破敌之策。
你连续奔波数日,今日务必好好休息,再者也该见见你娘了。
她这些日子,天天盼着你平安的消息。
同时我在派人送些酒食犒赏你的部下”
“好,一切听父亲安排。”
刘明点头应下。
说罢,他将案上的文书收好,起身道。
“走,咱们回刘府,你娘定是等急了。”
父子二人并肩走出郡守府,乘着马车往郡城深处的刘府而去。
不多时,马车停在一座朱漆大门前,门楣上“刘府”二字透着沉稳大气。
刚走进内院,便见庭院中站着两人。
一位身着锦绣襦裙的美妇,鬓边插着珍珠钗,面容温婉却难掩牵挂之色。
身旁还立着一位年轻女子,身穿淡粉色衣裙,眉眼清秀,气质温婉,正是长孙无垢。
刘母最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