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晨揉了揉眉心,这电话一装,他的神经就得时刻紧绷起来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姜晨就起了床。
娄晓娥心疼地给他煮了两个鸡蛋。
“路上吃,別饿著。”
“知道了。”
姜晨穿上笔挺的蓝色工装,外面套上厚实的军大衣,整个人显得精神而挺拔。
他推著自行车出了门,小王已经开著吉普车等在了胡同口。
“姜总工,上车吧。”小王利索地跳下来,帮他把自行车抬上后备箱。
车子一路向西,穿过清晨的薄雾,最终停在了一处戒备森严的大院门口。
这里没有掛任何牌子,只有门口站岗的哨兵和高耸的围墙昭示著此地非同寻常。
在经过两道岗哨的严格盘查后,吉普车才被放行。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空气中瀰漫著一股无形的压力。
姜晨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旁的赵兴邦部长,还有那位脾气火爆的木將军。
在场的,无一不是军方和各个科研领域的顶尖人物。
王老专家和肖老专家赫然在列,看到姜晨进来,都微笑著向他点了点头。
姜晨在赵兴邦示意的位置坐下,面前只放著一杯热茶和一个笔记本。
会议由赵兴邦主持,开场白简短有力。
“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是为了我们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路该怎么走。”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未雨绸繆,手里不但要有剑,还要有最锋利的剑。”
会议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依次匯报了现有项目的进展和遇到的瓶颈。
从坦克装甲的强化,到冶金材料的突破,再到常规火力的升级,每一个议题都关乎国之命脉。
木將军听得眉头紧锁,不时用粗大的手指敲著桌子。
“我们的炮弹还是炸一片,人家的已经能打一个点了!这仗怎么打”
“新式装甲是硬了,可坦克的心臟呢”
一连串的问题,让在场的专家们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终於,赵兴邦的目光落在了姜晨身上。
“姜总工,你是我们最年轻的血液,也是我们最大的惊喜。雷霆项目进展顺利,但我们不能只看著脚下。”
“对於未来,你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这里没有级別,只有对错。”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姜晨身上。
姜晨定了定神,站起身。
他没有拿任何稿子,脑海中无数来自未来的科技蓝图正在飞速整合。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我的想法可能有些……异想天开。”
他先给自己铺了个台阶。
“我认为,未来战爭的核心,將从『数量』向『精度』转变。”
“我们现在追求火炮的覆盖范围,追求装甲的厚度,这是正確的。但我们更应该追求一种能力,在千里之外,精准摧毁一个点状目標的能力。”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木將军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点状目標小姜,这不是神话故事。战场上瞬息万变,你怎么找到那个点,又怎么保证你的炮弹能长眼睛飞过去”
“木將军问到了关键。”姜晨不慌不忙。
“首先是眼睛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雏形。”
他看向赵兴邦:“我负责的可携式红外热成像仪,就是一种眼睛。它能让我们在黑夜里,在偽装下,看到敌人发热的发动机、流动的身体。”
“未来,这种眼睛可以装在飞机上,甚至装在更高的地方,看得更远,更清楚。”
肖专家和王专家眼中露出了思索的光芒。
“至於让炮弹长眼睛,我称之为制导。”
姜晨拿起铅笔,在笔记本上迅速画了几个草图。
“我们可以利用电磁波、红外信號,甚至是微型陀螺仪,给火箭弹或者炮弹装上一个简易的大脑和翅膀。”
“它不需要多聪明,只需要在飞行的末端,能根据接收到的信號,进行几次微调,就能极大地提高命中率。”
“我称这个设想为信息-火力一体化。用我们的眼睛找到敌人,用我们的大脑计算弹道,再用我们长了眼睛的拳头,一击致命!”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姜晨的这番话,已经超出了在场大部分人的认知。
什么红外製导,什么信息一体化,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胡闹!简直是天方夜谭!小姜同志,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给炮弹装大脑装翅膀你知道一枚常规炮弹的成本是多少吗你那个聪明炮弹,一枚的成本是不是能顶我们一个炮兵连一轮齐射了”
他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