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三道题。
刘海中一看,心里稍微鬆了口气。
这不都是厂里乾的活儿吗
他一个八级钳工,还能被这个难住
他拿起图纸,仔细地瞅了半天,指著一个尺寸说:“这儿,这尺寸標得离谱,不好测量!”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
而易中海,看著第二题,也陷入了沉思。
外硬內韧
不就是淬火吗
烧红了往水里一扔就行了!
但后面还要说明理由……
这让他有点犯难。
然而,在考场的另一边,几个平时不起眼的年轻工人,看到题目后眼睛却亮了起来。
比如王小虎,他看著第一题的图纸,不仅看出了尺寸標註不规范,还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
图纸上两个轴承位的公差带方向標反了!
如果真按这个图纸加工,轴承根本装不进去!
这才是设计上的大错误!
而另一个技校毕业的李铁柱,看到第二题,立刻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渗碳淬火四个字。
他不仅写出了先低温渗碳增加表面含碳量,再进行淬火的完整步骤,还在理由里解释了“高碳钢淬火后形成高硬度马氏体,而芯部低碳钢保持良好韧性”的原理。
“这……这不是欺负人吗!”
刘海中想了半天,除了那个尺寸问题再也找不出別的毛病,急得憋不住了,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著姜晨吼道。
“姜总工!我们是工人,是凭手艺吃饭的!你让我们在图纸上找茬,在纸上算力气,这是不相信我们老师傅的经验吗”
“就是!”易中海也站了起来,他被第二题的“说明理由”卡住了,正好借坡下驴,摆出一副为工人出头的架势,“我们干了一辈子活,闭著眼睛都知道钢火候,这比纸上写得任何理由都管用!你这是脱离生產实际,搞形式主义!”
两人一带头,考场里那些只凭经验干活的老师傅立刻嗡嗡地响起了附和声。
姜晨冷冷地看著他们,嘴角勾起一抹嘲讽。
“经验”他拿起王小虎已经写好答案的试卷,走到刘海中面前。
“你的经验,能让你看出这张图纸的公差带是错的吗按你的经验做出来,就是一堆废品!”
他又拿起李铁柱的卷子,对著易中海。
“你的经验,能让你解释清楚为什么淬火不能让所有钢都外硬內韧吗我的项目,需要的是特种材料,用你的老经验去烧,烧出来的只会是废铁!”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我需要的,不是只会埋头干活的工匠,而是懂得思考、懂得原理、能解决问题的工程师!是能跟我一起创造新东西的战友!”
他环视全场,目光冰冷。
“连自己吃饭的傢伙,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废物!”
“答不上来的,现在就可以交白卷滚蛋了。我的小组,不养废物。”
一句话,让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易中海和刘海中被懟得哑口无言,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们站在那里,走也不是,坐也不是,成了全场的笑话。
考试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结果毫无悬念。
交白卷的占了百分之九十。
易中海和刘海中更是把脸丟到了姥姥家,两人几乎是逃著离开的考场,从此在厂里威信扫地,再也抬不起头来。
最终,技术攻关小组的最终名单贴了出来,总共八个名字。
为首的,正是之前被姜晨亲手摺服並特邀入组的八级炼钢工张师傅,他也参加了考试,他的入选毫无悬念,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但真正让全厂炸开锅的,是后面那七个通过考试的名字!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七个人里,再没有一个是厂里成名已久的老师傅。
他们全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平时在车间里毫不起眼,有的甚至只是学徒工。
但这七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学习,爱钻研,偷偷自学过大学的数理化课程!
当录取名单贴出来的时候,整个工厂都炸了。
“王小虎那个天天抱著书看的书呆子他考上了”
“还有李铁柱!他不是刚从技校毕业吗”
“这世界变了,不看资歷,看文凭了!”
老一辈的工人唉声嘆气,而年轻工人们则看到了希望,厂里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
“东风项目”小组,就在这种复杂的氛围中正式成立了。
独立的军管车间,全新的设备,最高的保密级別。
姜晨看著眼前这支新组建的八人队伍,知道,这就是他未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