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力气,满脸苦涩地道:“朕,终究还是没有赢过那逆子啊!”
“陛下何出此言?”
长孙无忌立刻接口,不以为然地道:“您跟太子是父子,是血肉至亲,纵有争锋,也是父子之间的情趣,哪来的真正输赢?”
“而且,依臣之见,陛下也没有输!”
“哦?”
李世民闻言,仿佛恢复了一些生气,道:“朕为什么没有输?你且说来听听?”
只见长孙无忌哑然一笑,然后老神在在地道:“陛下莫非忘了?您是大唐皇帝,所有的一切胜利,都是属于您的!”
“啊?”
李世民满脸懵逼。
却听长孙无忌又侃侃而谈道:“不管是李靖、还是李绩,亦或是太子,他们都是大唐的臣子,他们打了胜仗,也是大唐的胜利,而大唐,是属于陛下的。所以.”
他顿了顿,然后看向李世民,笑吟吟道:“只要让太子来平定辽东,不管他如何胜利,如何英勇,记录在贞观史册上的内容,永远是,贞观多少年,平定了辽东,征服了高句丽。”
轰隆!
此话一出,李世民如遭雷击。
只见他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长孙无忌,仿佛自己的脑袋被人硬生生的掰开,然后塞进去了一样名为‘脑子’的东西。
这尼玛的!
还能这样搞?!
你他娘的怎么不早说?!
李世民心里仿佛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如果眼前这人不是他小舅子,不是他倚仗的国之重臣,他真想上去就是一脚,踹飞这个老银币。
“咳咳,”
似乎是也觉得自己刚才给出的意见有些那个啥,长孙无忌略微尴尬地咳嗽了两声,然后正色道:“其实不瞒陛下,臣在跟随陛下来辽东之前,太子就对臣千叮咛万嘱咐,好像知道陛下会在辽东折戟一样。”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太子的嘱咐,陛下从攻打白岩城开始,就一直在走弯路,甚至还失去了一部分军心。”
“甚至,在臣看来,傅友爱事件,并不是偶然,与陛下此前失去军心有一定关系。”
话到这里,他又抬头看向李世民,有些无奈地总结道:“所以,依臣之见,陛下还是不要再打辽东了,让太子去打吧,他应该早就有主意了。否则,高延寿、李思远二人,不是白放回去了吗?”
听到这话,李世民稍微沉吟,然后若有所思地道:“你说得有道理,朕在辽东确实犯了一些错。但是。朕不觉得这是导致辽东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说着,他看了眼辽东地图,蹙眉道:“朕觉得,朕真正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听从孙代音的建议,绕道乌骨城,以战船闪击平壤!”
“可是,我们的战船并不坚利,就算选择这条路,也有不少风险。”长孙无忌接口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旋即冷笑道:“这恐怕就是那逆子的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