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的过去的积累,任兴输的不冤,吴辰阳、温君等人都输的不冤!”
刘树义被杜如晦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谦逊道:“杜公谬赞了。”
杜如晦笑着摇了摇头:“都是一家人,和我就别谦虚了。”
一家人
刘树义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杜英那张漂亮的脸蛋,笑着点了点头。
确实是一家人,一不小心,原本抱的大腿就成为了岳父,还真是世事难料。
杜如晦又想起了一件事,道:“给任兴写信的人,必然是赵成易势力的成员,那他都能及时给任兴写信了,会不会……”
他看向刘树义,道:“也通知了温君”
刘树义挑起车帘,看向外面热闹的街道,轻声道:“温君大概率……是逃掉了。”
杜如晦眸光一凝,果然……刘树义与自己的判断一致。
温君远在华州,不在长安,距离是其最大的优势,再加上温君得到的消息更早,只要温君足够果断,等刘树义的人抵达华州时,足以人去楼空,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温君是一个果断机智之人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能坐到户部尚书的位子,能骗过所有人主导饷银案,他怎么可能不果断不机智
或许温君的告老还乡,本就是他想到了秘密可能会暴露的那一天,提前为之做的准备。
杜如晦道:“程将军看来是要白跑一趟了。”
刘树义颔首,他早已判断出程咬金此行的结果,但他不能阻止程咬金。
一方面是这一切只是他的推断,哪怕可能性再高,也可能出现万一,若是温君没有及时逃跑,因自己阻止程咬金,导致温君最后成功逃脱,那自己就不是功劳,而是罪过了。
另一方面则是李世民当时的怒火肉眼可见,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触李世民的霉头。
想到这里,刘树义忍不住道:“杜公,你最了解陛下,我刚晋升郎中不到三天,陛下就又给我如此高的封赏,陛下会不会有些冲动他若恢复冷静,会不会后悔”
杜如晦闻言,眼眸忽然幽深起来,他看着刘树义,道:“你觉得陛下是冲动赏赐”
刘树义如实道:“陛下的封赏,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
“放心吧。”
杜如晦目光深邃,道:“我们的陛下英明神武,乃前所未有之明君,任何帝王都可能会冲动,但目前的陛下,不会!”
“陛下会给你这样的封赏,是因为你为陛下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陛下许久,你值得这样的奖赏。”
刘树义听出了言外之意:“杜公所说的问题,不是我查的这两个案子”
杜如晦笑道:“说句难听点的话,饷银案即便问题再大,那也不是陛下登基后发生的案子,丢脸也丢的不是陛下的脸。”
“陛下的愤怒,只是为了证明一件事罢了。”
刘树义道:“什么”
杜如晦幽深的眼眸与刘树义对视:“太上皇眼光不行,重用之人皆是鸡鸣狗盗、心术不正之辈!大唐若由这样的皇帝掌权,朝廷若仍由这些官员控制,可以想象,百姓将来会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杜如晦浅尝辄止,只说了这些,可刘树义大脑却仿若烟炸开,一瞬间便什么都明白了。
李世民依靠玄武门之变夺权,虽然坐上了皇位,可身上也背负了杀害兄弟,逼迫父亲退位的污名。
这污名对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来说,无疑是他最想洗刷掉的。
因此,李世民一直在找机会,证实大唐只有自己登基,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现在自己通过饷银案,把武德年间的三司高层一锅端了,这无疑会显示出李渊的眼光不行……
而相反,自己能如此快的侦破案件,又能显示出李世民的识人之能。
两相对比,自然让李世民的形象完全盖过李渊,这就与造反成功的朝代,总会抹黑前一个朝代的帝王一样……
并且自己是用事实说话的,可不是胡乱抹黑,因此更会被人所接受。
这样来看,自己确实是帮了李世民一个大忙,李世民也确实要重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显示出他李世民的赏罚分明,英明神武!
果然,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官场的学问,自己还得努力研习啊。
这时,马车停了下来。
赶车的莫小凡道:“少爷,我们到刑部了。”
杜如晦闻言,直接起身,道:“你又辛苦了一天一夜,今天就不要在刑部做事了,回府好好休息一日吧。”
刘树义却是跟着起身:“多谢杜公关心,下官确实有些疲惫,不过在回府之前,下官还有一件事,想去做。”
“哦”杜如晦好奇道:“什么事”
刘树义眼眸眯起,缓缓道:“见妙音儿!”
<